快捷导航

讨论:人力资源管的不是人是人性

[复制链接]
查看: 738|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3: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其实笑不太出来,不是他们的行为不可笑,而是我看到弹幕里有句话,背上没有孩子车子房子这些负担谁愿意这样,这句话确实把我刺痛了,现在年轻人“不思进取”可能就是不想这样吧,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仅仅只是想活得有尊严些,轻松些,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如此大行其道真的对吗,人活的真的不像人,但回过头才发现自己也不怎么像个人,有什么资格笑他们呢?我没资格笑努力的他们,却也无法认同这样的方式,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时常听到一些管理者抱怨:“现在的人真难管,尤其是90后,总是由着性子,工作全凭心情,哪天心情不好,直接不来上班,电话都不打一个,你说重一点吧,他直接甩脸子走人。这些人骂不能骂,打不能打,真没法管。”

时常听到一些管理者抱怨:“现在的人真难管,尤其是90后,总是由着性子,工作全凭心情,哪天心情不好,直接不来上班,电话都不打一个,你说重一点吧,他直接甩脸子走人。这些人骂不能骂,打不能打,真没法管。”

瞧,90后又中招了。在武哥看来,人难管是实话,但不是现在的人难管,更不是90后的“专享”。

人为什么难管?有人说,难就难在每个人的思想、性格和志趣都不相同,你想要让手下都按照你的想法来,当然难。其实,这不是主要的,人难管的根本原因就是你老想着去管人,这是一种“控制”心理,而人又最讨厌被人管,这是一种逆反心理,控制与反控制,体现出来的也是一种人性。

什么都在变,就是人性没有变,90后不是异类,只是管理者管人思维太过陈旧。

设计好“升官发财”的通道

中国人有句古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为什么要往高处走呢?因为高处必定充满诱惑,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都想往高处走。

拿破仑也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要么“升官”获取地位,要么“发财”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

人总有欲望,欲望产生需求,需求产生价值,那HR就得调动和利用好人的欲望,准备好三套法宝:

第一套法宝,管理好晋升晋级发展信道。有了这条通道,就能让人看到发展的希望,激励内心有追求的人不断努力并且能够得到回馈。当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径越往上走难度越高,它是有天花板的;二是在这条路径上设置里程碑,里程碑上刻着公里数(绩效标准)。

第二套法宝,设计好薪酬管理体系。薪酬设计要级别和档次分明,设计这种薪酬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一个问题:“高处”的职位总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晋升,即使不能升官也能发财。当然设计这种薪酬有几个前提假设:一个前提假设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因素,10年前你拿2000块钱的工资已经很满意了,如果刨去通货膨胀因素,假设购买力相当的话,今天你还拿2000元工资,那肯定不满意。人的欲望总是增长的,所谓“欲壑难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要随着时间推移进行适当的加薪;另一个假设是个人获得了成长(技能经验提升、绩效优秀),所以要“加档升级”,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未必不是好士兵;最后一个假设是外部市场在不断发展,若想具有人才竞争力,就需要保持薪酬竞争力,从而不断上调薪酬水平。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薪酬结构的设计,不能把工资都变成固定部分,还要考虑到浮动和奖金部分,增加薪酬的弹性。

第三套法宝,设计好绩效管理体系。这套法宝是确保如何“升官发财”的关键,它直接评价工作是否有价值,衡量是否达到“升官发财”的标准。有人做绩效考核,总是设计一套非常复杂的KPI指标系统,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做绩效考核,重要的是你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不要考核不需要的东西,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与考核初衷背道而驰。

当然,满足“升官发财”欲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贪婪,过分强调升官发财也会把注意力放在患得患失上,从而忽视工作本身的价值,这就得不偿失了。

把“责权利”理清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教士天堂与地狱的区别,教士把他领进一间房子,只见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汤勺,可勺柄太长,盛起汤也送不到嘴里,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珍馐饿肚子。教士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同样的锅,人们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教士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只有相互帮助,才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同事与同事、部门与部门之间,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内耗严重的企业,不可能走得远。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凡事都逃不脱一个“利”字。所以在执行一件事情或一项制度时,HR一定得把利害讲清楚。第一、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沟通,多强调这样做会有哪些好处。例如,很多人一听考核就头疼,因为感觉考核就是要挑错、找毛病,都不想面对,总是持有一种逃避心态。这时候,可以告诉他,考核是为了帮助他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帮助他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二、告诉对方不这样做有哪些坏处。人有安全需要,所以喜欢规避风险,这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告诉他不这样做可能会面临被孤立的风险,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支持这样做的,然后从群体里找到少数“意见领袖”,说服他们,赢得他们的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一旦“意见领袖”们开始支持一项动议时,往往就会起到羊群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办的事情也就不难办了。

反之,如果一件事情做了没有确定的好处,甚至做错了还会受到处罚,那么,作为一个人的理性选择就是:能做少一点就做少一点,能不做就不做。做多错多,错多罚多,这就导致人人都不想多做事,造成人浮于事、相互推诿、不愿承担等各种怪现象,这就暴露出很多公司绩效考核的弊端—没有确定的好处,却有不确定的风险。从人性来看,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是失败的。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责任,因为任何的“利”,都要靠行驶责任以及赋予相应的权限来获得。简而言之,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需要什么样的权限,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这就是责权利对等原则。

所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利用趋利避害的人性特点,把利益与责任、权力捆绑一致,把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设计一致,把个人荣辱与组织成败连接一致。使责权利一体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才是一个好制度。

用好“价值观”这根准绳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的名言,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以为自由是不受任何约束的放纵,以为“人性化”就是可以随心所欲,以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需要为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原则和纪律、人是有自觉性不假,但是如果没有约束,仅仅靠自觉往往难以持久,尤其对于爱钻空子、耍小聪明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没有约束的自由,往往滋生出懒惰和贪欲。

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两难境地,其核心就在于文化出了问题,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判断的尺度,是集体行动的指南,但很多人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凌驾于价值观之上。

比如,面试官面试,往往会看到顺眼的,就会满心喜欢,甚至下意识的想录用这个人,就会降低原来的招聘标准,有人把这种情况叫做首因效应,就是看上去“印象”很好。这时候,HR就要警觉: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人?他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人,还是根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能力素质来选人?做HR的,一定要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防止面试官仅仅凭印象选人。

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招聘上,还体现在用人和绩效评价上,如何评价员工的行为,如何测评干部等等。核心价值观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反对什么,二是提倡什么。反对的行为就是要约束,提倡的行为就是要发扬光大,形成正面的榜样的力量,成为组织传承的精神财富。

还是那句话:人力资源管的不是人,是人性。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餐饮小吃地铁店。没想到地铁商铺要拉天然气管道需要装探头(燃气泄漏警报装置)一个空间一个,探头单价三四千。超级坑。我们一个四十平的小店要装三个。。。醉了。不得不吐槽一下南京某物业,简直奇葩,做门头要收费、把玻璃门换成卷闸门要交一万、凡是贴到店铺玻璃门的都要交钱。。。按理说买断了店铺就意思是只要不违反规定就OK,这物业自己搞一套自己的规矩,卫生也搞不好,整天破破烂烂,唉,做点小东西真的预料不到的事超级多。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16: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记住这三句话:让都市读懂大山、让未来读懂过去、让世界读懂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5 03: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时代需要企业家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总结为16个字,叫“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有钱,要赚钱、盈利,企业盈利才可以发展,才可以带来就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回应社会的需求,让社会繁荣。第二个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与企业发展连接起来,如果企业赚钱,大家也赚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利益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0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2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模式一定要可持续性,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非常热闹,所以很多的烧钱业务都非常非常容易融到钱。很烧钱的企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投资人很多没有那个胆量砸钱,中国也有很多最近烧钱的企业,再融的就会产生问题。做企业一定要想明白烧钱会不会烧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不要把钱补贴给了白眼狼,你一旦补贴人就不见了,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