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了,前几天被一个亲戚拉去培训,三天两夜,我想着没事就去看看,结果就是视频这种会议,一模一样,还卖惨,放一些凄惨的音乐,讲爸爸妈妈,然后一群人围在那嗷嗷哭,我站在旁边贼尴尬。看起来好笑但老板不傻,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让员工们把自己潜移默化成群体的一员,群体的力量很惊人的,个体会情不自禁的做群体都做的事,逐步驯化员工,让他们成为听话的赚钱工具。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外表现为品牌影响力,对内表现为团队执行力。品牌是企业里的人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是和企业理念、价值观、发展思路一致,素质高、能力强、具有高度团队协作精神的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外表现为品牌影响力,对内表现为团队执行力。品牌是企业里的人创造的,所以归根结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是和企业理念、价值观、发展思路一致,素质高、能力强、具有高度团队协作精神的人。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构建过程。资本、品牌、技术、产品等企业的竞争因素都和人密切相关。人是企业一切资源的根本。素质高、能力强、高度团队协作精神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企业通过培训培养出来的。企业即便通过“空降”得到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人,但是如果他们的个人能力和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理念不能统一,不能由一个自然人、社会人过渡为企业人、团队人,那么依然形成不了团队力,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的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拥有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充满活力、蓬勃发展。无论是员工与企业价值理念的统一,还是员工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来完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培训受到了我国企业的空前重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对员工进行了形形色色的培训。这些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五花八门。由于对培训的认识不同、做法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那些把培训当做发展战略投资,做到培训“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相统一的企业成了培训投入的最大的赢家,收到了最丰硕的回报。
系统性:培训是企业统一员工认识、明确员工理念、塑造员工价值观、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的一个系统工程。对新聘员工做一次拓展训练、在销售淡季请几个培训师讲几天课就想满足所有需求的企业只会失望大于希望。企业培训只有做到理念与能力的统一、内训与外训的统一、集中宣导与日常工作中主管“传、帮、带”的统一、销售周期以及员工不同入职阶段的统一,从横向到纵向都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科学、规范、可行的培训体系,才能产生培训力。
针对性:“一刀切、一招鲜、一言堂”式的培训模式早已过时,只有结合企业的培训需求,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由于基层主管、中层经理、高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不同,需求也就不同,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培训管理知识,肯定是满足了基层主管的需求,浪费了高层领导的时间,彼此不能兼顾。所以在企业制订培训体系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求采用针对性的培训形式,培训针对性的内容。
实效性:建立系统的体制、进行针对性培训只是企业的初衷,产生企业想要的效果才是目的。要达到培训实效性这一目的,企业除了做好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外,还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惩罚、激励制度,对培训全程进行过程管理,以便随时监测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如企业可以为员工建立培训档案,受训内容、受训表现、受训结果等内容和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升迁的一个重要考查内容。企业可以把下属进步和直接主管的业绩考核挂钩,促进上级对下属“传、帮、带”的力度,以及提高他们指导下属快速成长的积极性。
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投资,企业只要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统一,并长期坚持,就能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看到有人说90后,成家立业后也会讨好领导,不为自己想想也会为老婆孩子想?我把这个观点,刚和边上几个90后小伙说了。他们乐了,然后这么回我的:“现在,老家房价多少一平米?没房子,怎么讨老婆啊?没老婆哪来的孩子啊?少看知乎,当初知乎上说新冠后,中国人必定报复性消费,美国新冠开始时,说美国医疗,世界第一且、地广人稀,然后呢?他们老爱脱离实际讨论问题,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小布尔什维克……”他们说的好像,比知乎讲的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