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小心:全球倾斜下的未来领导力

[复制链接]
查看: 733|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世界是斜的——管理大师拉姆·查兰在他的新书《全球倾斜》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技术、管理和资本总体从北半球的发达国家向北纬31度以下的南方国家流动的今天,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日,《中欧商业评论》就中国企业打造国际化视野、领导者核心能力和企业管理思维转型等问题对拉姆·查兰进行了专访。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在《全球倾斜》一书中,你提到世界的经济中心已经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快速发展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对于企业及CEO来说,如何拥有国际化的视野?

拉姆·查兰:首先,世界经济总体来说正在经历一些主要变化,其中一个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机会日益凸显,它们有着巨大的人口数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互联网驱动、数字化驱动、自动化驱动的生态,这对经济力量的转型带来了特别的影响。创新科技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眼下正在发生的。面对这些现象,无论处于新兴市场还是西方市场,有些问题永不过时、未曾改变。企业需要花力气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便让它们在未来仍占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企业也必须了解,在接下来的10~15年中,哪些是无法阻止的趋势?这些事情必将会发生,在上游和下游皆是如此。然而,一些企业可能会反应过慢、错失良机。

如果你坚信这些趋势会发生,那么你的企业定位是怎样的?如果你拥有一家消费品公司,你会看到在未来的10年里,将会有20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内部还会有更多细分,营销渠道也会因此而改变。所以现在的你应该怎么做?比如作为新手的你想选择一个国家做主要市场,而不是所有国家。这并不意味着要去选择那些人口最多的地方,这会增加你成功的难度。选择一个略小的国家,更容易完成目标。

做出选择之后就要做大量的功课。你必须知道为了在这个市场成功,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分销系统怎样?是不是必须以高档商品的形象进入?有没有其他需求?应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你必须做出决定:今年我们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如果我是一家美国或德国的企业,计划在中国研发一个产品,那么我也许应该立刻在中国建立一个研发中心。

CBR:面对变化的外部世界,CEO在进入自己不熟悉的新兴市场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在这个“不公平的商场”上做出聪明的决定?

拉姆·查兰:在过去,西方国家的人们总认为自己享受着经济优势、汇率优势,未曾想过这些有一天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在当今的机会面前有4点问题值得你注意:第一,聚焦消费者;第二,勇于创新;第三,优化产品;第四,吸引人才。

大约在20年以前,有一家西方企业派出了由年轻员工与中层领导组成的36人来到中国培训,为期整整4周。他们做了大量的访谈、考察,去了解这个国家到底正在发生什么。除了派遣员工,你也必须在当地寻找到合适的人才来协助你。仅仅读报告是不够的,必须去到那里、住在那里、观察那里、与当地人交流。如果能够学会当地的语言,那是锦上添花。

打磨“原始人才”

CBR:什么样的当地人才是最应该被企业看重的?

拉姆·查兰:要选择没有经验的人。很简单,“白纸一张”的人最好。然而,这些人必须有学习的欲望,这跟他/她有多高学历无关。其次,你要看他们的天赋,有人擅长数学、有人不擅长,两种人都需要。你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培训项目,通过在职培训或者脱产培训,去打磨他们。在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家是没有学历的。他们曾经就是白纸一张,在学习中成长起来,如同孩子一样。如果你有这样的“原始人才”,并且十分好学,那么他/她一定会在培训中飞快进步。

CBR:我们看到许多中国公司以超出人们期待的速度在发展。中国企业家是否缺少领导力和领导才华?

拉姆·查兰:不仅仅是在中国,领导力在任何地方都是缺乏的,在美国亦是如此。那些自称领导者的人未必拥有真正的领导力。面对人才,你要学会选择,运用筛选机制,找到具有潜力的人,运用技巧去打磨、训练他们。人才既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后天培养。你完全可以判断一个20岁的年轻人是不是具有领导者的素养,进而就要去开发他们。有些人会变得更加优异,有些人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优秀。最终你会发现合适的人才。

告别管理“后视镜”年代

CBR:许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收购比自己更有名的同类企业。然而许多人也认为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缺乏竞争经验。你认为它们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拉姆·查兰:这是一个学习曲线。中国的海外并购史并不算太久,很多企业仍然处于学习阶段。但是中国公司的学习曲线发展很快,它们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能力拔头筹。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划并购之前,你应该明晰自己为什么要在西方国家展开并购。通常并购是出于两点原因:获取对方的先进技术或者进入该国市场。海外并购往往与规模无关。进而你要确定,这个国家有没有合适的企业?如何得到世界一流的智囊团的帮助?这些智囊团有没有让你的并购获益、让你的管理受益?

CBR:世界已经变得与以往不同,中国企业如何实现领导力的转型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拉姆·查兰:如今领导力的核心就是能够判断长期、大规模的商业机会,以及将其化为现实的能力。

许多企业家仍抱有这样一种态度:保持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后果是企业太关注自身,更倾向于提升现有能力。这样“由内及外”的思维方式会让你看不到外界的变化和威胁。现在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大多仍是这种“由内及外”、“后视反光镜”式的方法,对于外界大规模转变带来的机会,它们往往失之交臂。

面对外界的改变,许多企业应该主动求变。敏锐的领导者应该有勇气将陈旧或者处于边缘的竞争力抛弃,令企业成功转型和盈利。

CBR:在《全球倾斜》一书中,你建议公司在制定战略时采取“由外及内”、“由未来及现在”的方法,避免错失良机。对公司来说,为何关注外部环境和未来状况如此重要?

拉姆·查兰:由于外界的变化,企业原本的竞争力可能会变得陈旧甚至不再相关。企业应该关注那些无法阻止的趋势。那样你会看到有些事必然会发生。让我们看看中国未来的20年,食物将会是短缺的,而每个人消耗的卡路里也会增多。所以我们用“由未来及现在”的思维方式考虑——怎样才能有更多的食物?无疑,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肥料,所以企业可以问自己,我们是否有机会将材料卖到中国?我们确信未来人口会越来越多,我们确信人们会需要更多的食物,人们消耗的卡路里会增多。我们知道了未来的需求,就知道现在我们需要供应什么。

学习更多领导技巧企业管理 > 领导力 > 领导艺术栏目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19: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时代需要企业家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总结为16个字,叫“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0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企业家要善待员工,与其做很多的所谓的慈善工作,还不如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员工。善待自己的员工,是最大的慈善,最大的企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09: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不是领导,管理是让一个系统正常运行,帮助你完成你知道如何完成的事。而领导是建立新系统,或者改变旧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把企业做好,本质上只能靠一个方向,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叫职业化,不管你是往上面走还是往右边走,还是往右上方走,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按照制度、常规、约定来开展每一件工作。有制度按制度来做,没制度按常规来做,常规也没有就按约定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0: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