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疏漏:领导管人流程管事

[复制链接]
查看: 810|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3: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安徽滁州市全椒县的!一个小县城!房价6000+现在每个月房贷3000!自己吃喝和朋友社交1000~1500!还有亲戚朋友结婚乱七八糟的上份子这样的花销每个月要预留1000左右!现在还没小孩,还没结婚!这笔开销还没算上!我这县城厂工工人平均在4500到5000左右!真的生病都不敢生!我不知道有些人评论真的低能!不食人间烟火吗?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有一个产前准备的环节。就是在正式生产之前,要先做好物料、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检查这些要素的到位情况。如果这些要素不能及时到位,生产活动是没有办法正常进行的,即便勉强开工,也会异常状况不断。

管理活动有一个类似的阶段,我把它叫“管前准备”。就是你在管人之前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什么事情呢?就是让被管的人对你有起码的认同度。

一、先认后管——管理源于认同

管理者一定要知道,管人之前有一个前置动作:培养下属对自己的认同度,让他认你这个人。这个动作不可能在管理过程中达成,因为管理过程中产生得更多的是对立:你管他,他肯定不乐意接受的,产生抵触乃人之常态。新的管理者进入一个企业,刚开始一般都很难有所作为,就是因为缺乏下属的认同;企业从老员工中提拔领导也都比较注重大家对这个人的评价。这都说明,认同是管理的前提。

中国人特别认人,西方人更多认规则。

西方人认规则有时候都到了死板的地步。我有一个在德资企业做过技术总监的朋友说:德国企业的技术部门的规矩定得很死,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任何一点技术上的改动,都必须汇报到德国总部,然后通过复杂的程序转回来,才能实施。非常死板。

但是,德国人的死板造成了精确。死板就是“机械”,“机械”就是精确,精确就是质量。死板、机械、精确、质量,正是这样一个没有人情化的链条,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而咱们中国人特能变通。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好说,咱们之间好说。意思是:什么规矩都不会跟咱们“自己人”过不去的。在自己人面前,规矩算个啥?所以,相对而言,中国人认的是人,西方人认的是规则。

如前所述,中国人认人是因为不信神,中国文化是无神论。一个不信神的民族当然得“信人”,靠对人的认同度维持了。

一个如此庞大的不信神的社会群体,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天主教、基督教到伊斯兰教,我们都看得出,一个庞大的群体是需要神的。他们要用神来培养人的敬畏心。因为人总得怕点什么,一个人谁都不怕,谁管得了呢?他又服谁的管呢?所以,神的存在实际上是让人形成约束自己的习惯。

没有了神,人就没有了对神的畏惧,自然要靠人对人的畏惧。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没有说君子要畏神灵。这也导致了我们的文化成为了等级文化,在这种文化的设计中,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中国文化不信神,它强调对人的皈依,强调对人的归顺。《水浒》中的宋江闹了半天还是想朝廷招安,准确地讲,他是谋求心灵的招安。宋江在梁山时,一天到晚忐忑不安,他不是怕别人攻打他,而是他觉得自己最后落草为寇,这一辈子没有办法跟列祖列宗交代,他的心灵要寻找一个归宿。

所以,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在中国的文化和管理中,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课题。在中国的企业做管理,不要把管理制度看得那么有用,首先要看人与人的关系。你要管好他,先要让他认同你。

就是说,在你的管理的动作还没有实施之前,就要改善你和下属的关系,提高他对你的认同度。

我们在企业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谁呀?”、“你算老几呀?”,意思是:说话者的身份比说话的内容要重要得多,管理者的身份比管理的方式重要得多。这个身份当然是指被管理者认同的身份。

所以,没有认同,人与人的管理就无从谈起。

二、先帮后管——认同源于帮助

怎样才能让下属认同你?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让下属佩服你。中国的管理者要想管好人,就得好好做人,如果做人不行,一切免谈。克林顿闹了荒唐的事还能做总统,但在咱们中国不行,中国人不佩服这样的人。

第二个方法:给对方好处,而且是先给好处,才能管好他。有的企业老板经常说:员工只要帮我做出业绩,我绝对不会亏待他的。错了!做老板的就得先付出,先帮才能后管。

先帮后管这句话不仅是对老板而言,各层级的管理者对下属也都只能这样。

先帮后管就意味着可能会白帮了。你帮了下属,他可能什么也不报答你,不仅不报答,反而会说:你给的那点好处算什么?我在别的企业会挣得更多。也许刚到你这个企业时他一个月拿三千块钱,两年后你给他加到八千了,你以为他会对你感恩戴德吗?说不定哪天他会跟你说:刘总啊,你不知道,隔壁的马总找我好几次了,月薪一万让我去,我没去,因为你是个好人。

这是表扬吗?不,是给压力。意思是你这个老板要识抬举,你是给了我八千块钱,可我给你多大的面子呀?别人给一万块钱我都不要,就要你这八千块钱,你还不知足吗?

到头来,你还要感谢他。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给了也白给。

既然给了可能白给,那我们能不能不给?或者等得到了再给呢?不行!做为管人者,你就得准备先付出,哪怕没有回报也必须如此,这就是管人者的“命”。谁叫你带兵呢?你当老大就得准备牺牲。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做了上司、做了领导、做了老板就可以痛快了。就管人而言,反而会更不痛快。

做领导的就要有付出的心态。要能接受别人的恩将仇报,而不是动不动就想以仇报仇。当然,更要学会“恩而不妄施”。

我经常遇到有些老板诉苦:又被一个下属坑了一把,这个人不仅自己走了,还带走了七八个员工。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我们就没有必要掉在这种烦恼中不能自拔。因为在管人的问题上是没有办法双方算清帐,然后等价交换的。我们的祖先没有为我们设计这种管理模式,到了今天就只能认命。

而且作为老板,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太多的企业发生这样的事了,这是中国式管理必须付出代价,换来的是管理者梦寐以求的员工的忠诚和盲从。这是一个既有利又有弊的模式。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11: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坚持学习成长与创新精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片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01: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管理六法则】1、留骨干;2、能奖惩;3、敢授权;4、严招聘;5不屈才;6做"仁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0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优秀的观察家,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留意身边的事情。因此,换种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寻找差异和特征,留意事物运转的模式,多角度地看问题,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0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你也可以改造社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也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敌人,只有努力想要救济帮扶的人。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1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