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从前,人们通过了解领导者来学习怎么样领导。更准确地说,我们通过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故事和他们(他们几乎总是男人)的丰功伟绩来学习怎样领导。人们习惯于把生活故事作为领导者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模板——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是第一个佐证。
这种做法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自传,特别是传记,被当成了教材。但是大约三四十年前,这个古老的传统几乎戛然而止。自从“领导力”这个行当迅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数不清的中心、研究所、培训项目、课程、研讨会、工作室、经验交流会、教师、培训师、书籍、博客、文章、网站、网络研讨会、视频、会议、咨询师和教练都号称能够教人们如何领导,用传记学习如何领导的做法已经不流行了。人们现在都改为阅读关于领导力开发的作品、参加培训和教育,阅读伟大领导者的生活故事绝对是过时了。
如果要从最近出版的领导力方面的书籍中挑选几本最好的来加以点评,我宁愿采用“老派”的视角,最后选出了两本传记和一本自传。而且,虽然本文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企业的领导者,但是它讨论的却是三位政府领导——三位美国总统,他们都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遗产。换言之,这些书标志着领导力的学习重新回归一门人文艺术,就像人本身一样具有多面性和丰富的质感。
华盛顿的一生
总的来说,这些书遵循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时间顺序。罗恩·切尔诺夫的《华盛顿的一生》(Ron Chernow,Washington:ALife)的主题,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埃德蒙·莫里斯的《罗斯福上校》(Edmund Morris,Colonel Roosevelt)的主题是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的第26任总统,在迄今为止的美国历史中,差不多处于中间点的位置。还有《抉择时刻》(George W.Bush,Decision Points),作者是乔治·布什,美国最近一位前总统,本书是他的自传。第二条线索是生命的跨度。切尔诺夫的书介绍了乔治·华盛顿的整个人生,但是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开始,也就是华盛顿担任总统之前的时间。布什的书把重点放在了他在白宫的那段岁月,讲述了他认为是哪些重要因素影响了他在担任总统期间的表现。最后,莫里斯的书是他洋洋洒洒的三卷西奥多·罗斯福传记中的第三部,不仅介绍了“上校”(当年罗斯福很喜欢人们用这种方式来称呼他)卸任总统后的著名故事,而且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他的没落。
在三位作者中,有两位可以跻身美国在世的最杰出的传记作者行列:切尔诺夫在2011年凭借《华盛顿的一生》获得了普利策传记奖;莫里斯在1980年就凭借三部曲的第一部,《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获得了这一奖项。切尔诺夫的书是大部头,他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出生一直讲到他逝世,把他从一个乏味的偶像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复杂、有权威、魅力超凡、希望自己成为英雄的人。莫里斯的书几乎一样厚,但是没有那么引人注目,这倒不是因为它没有切尔诺夫的书写得或研究得那样好,而是因为,由于他把关注点放在罗斯福卸任总统后的生活,我们自然就感受不到这位领导者力量强大的一面。不过,这位上校卸任总统后的故事精彩纷呈。而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在,它展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是怎样放松下来的,或者怎样不懈地走完自己的人生的。
布什的书则不同。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从反面来说怎么样的公司带不来员工安全感,请对号入座:1.老板很忙,几乎没见过。2.等级划分太明显,开会老板从来只和中层开会、见面。3.经常加班、出差。并且没有从精神或者物质上安抚好。4.内部斗争严重。(市场部的看不惯风控部的,风控部一起看不起技术部的,风控部技术部市场部一起看不起综合部的,嫌他们工资高,不干活。)5.老员工争宠。(A姐和B姐一起进公司的,斗了四五年。A姐工资5000,HR。B姐工资5100,文员。新来的国际部经理3600。基本上公司业务靠进口。现在B姐嫁了个二婚的客户。略占上风。A姐没有可以斗的人了,矛头转向实习生中能力较突出,老板教器重的小C,天天给小鞋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