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世界企业成为领导品牌的概率有百分之一,而中国企业成为领导品牌的概率仅有千分之一。大部分企业不是倒在成长的路上,就是止步在成功的现状。
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如何拥有区别和领先于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如何经受住来自市场、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多维考验而成就领导品牌?
“成为领导品牌绝非偶然。”中国著名职业经理人,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认为,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姚吉庆认为,不管任何行业,都有其进入的最佳切入期,往往选择好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品比抓住一个不合适的产品去努力更重要。但如何才是选择好的行业的成功之道?
姚吉庆依据自身10多年的操盘经验,提出了6个行业最佳切入期。第一是开创蓝海,进入全新的行业。比如欧派是整体厨房的开创者,格兰仕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创立者,雷士是商业照明行业的领导者等等,当然蓝海不是那么容易发掘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开拓。第二是在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但行业仍无龙头地位品牌。像华帝进入灶具行业、万和进入热水器行业、欧派进入衣柜行业等等,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与当时行业高速发展且无龙头老大把持江湖地位的重要机遇息息相关。
第三是在行业已成熟时,却已进入技术更新时期。一般在市场成熟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白热化。这时需要通过技术更新带来新的发展。比如电视行业的传统电视、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的发展衍进;空调方面的定频向变频发展等等都是如此。第四是挖掘国外成熟行业,在国内推广为新行业。从Google到中文百度;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从facebook到人人网到开心网等等,这点也是很多的企业做过的,而且成功过的手法。
第五是当行业成熟,迅速进入细分市场。姚吉庆认为,这同样也是中国企业成功的一个道路,其现实不乏成功案例:饮料行业白热化的竞争,群雄逐鹿的背景下,杀出了一个王老吉;沙发行业杀出了芝华仕等等……都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的成功代表。第六是重新定义一个新的行业。像非常小器将成熟的指甲钳行业打造成礼品行业,成为有创意的量身定制的团购礼品,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领导品牌。还有像慕思提倡健康睡眠,将传统的床垫行业升级到健康睡眠系统,慕思也就成为了健康睡觉资源的整合者和领导者。
打造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领导品牌的前提是必须有竞争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姚吉庆认为成为领导品牌之道,必然有其核心的竞争力在里边。
姚举例道:欧派,走的是扁平化的销售渠道和个性化定制,以及其标准化、规模化的柔性生产技术;而苹果公司,则是利用软件开发平台与利润分享的机制来打造核心竞争力;格兰仕构建制造上的成本优势,慕思则是通过全球睡眠资源整合,如整合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资源、聘请最顶级设计师、并将体验式营销做到极致,创立起健康睡眠系统。
但如何打造出这种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呢?姚吉庆强调战略推进的节奏性。在企业处在成长期间,以运动战、游击战为主,主要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此时的战术就是战略,在成长期间慢慢形成自己的兵法。当企业处在发展时期,应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将自己的兵法运用在局部区域,先取得局部的领先优势,以此为根据地扩大战果,从而实现从区域领导品牌向全国领导品牌的延伸。
当企业处在成熟期时,为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打防御战、阵地战、立体战,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产品变化和竞争对手进攻形势的变化,采取全方位的系统战。
姚吉庆以曾服务过欧派家居集团举例到:“欧派遵循的是整体橱柜第一品牌到整体厨房第一品牌再到整体家居领导品牌的战略品牌路线,然后逐步开展橱柜第一,衣柜前二,厨电前三,卫浴、木门多线发展路线的战略布局。所有这些行业的快速切入,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欧派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从反面来说怎么样的公司带不来员工安全感,请对号入座:1.老板很忙,几乎没见过。2.等级划分太明显,开会老板从来只和中层开会、见面。3.经常加班、出差。并且没有从精神或者物质上安抚好。4.内部斗争严重。(市场部的看不惯风控部的,风控部一起看不起技术部的,风控部技术部市场部一起看不起综合部的,嫌他们工资高,不干活。)5.老员工争宠。(A姐和B姐一起进公司的,斗了四五年。A姐工资5000,HR。B姐工资5100,文员。新来的国际部经理3600。基本上公司业务靠进口。现在B姐嫁了个二婚的客户。略占上风。A姐没有可以斗的人了,矛头转向实习生中能力较突出,老板教器重的小C,天天给小鞋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