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还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
在民营企业中,比较常见的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缺乏能力来建立良好的业绩评估体系;第二,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推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下面让我们来详细探讨这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建立良好的业绩评估体系。在许多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中,尤其缺乏分解企业战略、运营目标的能力并合理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的方法。事实上,在这些企业中,高层对于战略和经营指标的设定往往是“拍脑袋”的结果。不可否认许多“草根”的企业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对于业务和战略的敏锐嗅觉,但显然将一个价值数十亿企业的前途皆系于此并不是长久之计。设定准确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引入一个充分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目标的设定应致力于明确具体、可实现、可衡量,同时协调个人目标与集体和企业目标一致。
必须坚持薪酬激励与绩效挂钩的机制。许多民营企业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但是其中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在市场中的总体定位是否清晰定义?总体薪酬体系与企业在市场的定位是否合拍?总体薪酬和激励的设计是否突出了行业特征?有效地针对具体员工的岗位职能的特点进行了定制?这些问题都可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评估体系的公平、合理性,从而影响到员工的情绪和积极性。
第二,推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许多民企已经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体系。然而,博斯公司超过十年的研究表明,软性的文化建设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人翁”意识可以通过学习形成,并通过推广使企业取得实质的业绩提升。培养“主人翁”意识的核心在于明确企业中真正具有“主人翁”意识的模范人员,他们总是能够通过影响和鼓舞自己的同事并协力取得优越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众多企业事实上都可能从建立“主人翁”意识上获益匪浅,从而在个人和企业层面上通过建立“主人翁”意识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或者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更关键的是,企业必须要有卓越的领导力,领导者必须制定清晰和令人振奋的企业目标、远景和价值观,而这套“顶层设计”能让员工们觉得在公司里发展是值得的,而最后获得的结果不单是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适当的“顶层设计”和良好的激励机制进行有机结合是能调动员工的根本积极性的。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从反面来说怎么样的公司带不来员工安全感,请对号入座:1.老板很忙,几乎没见过。2.等级划分太明显,开会老板从来只和中层开会、见面。3.经常加班、出差。并且没有从精神或者物质上安抚好。4.内部斗争严重。(市场部的看不惯风控部的,风控部一起看不起技术部的,风控部技术部市场部一起看不起综合部的,嫌他们工资高,不干活。)5.老员工争宠。(A姐和B姐一起进公司的,斗了四五年。A姐工资5000,HR。B姐工资5100,文员。新来的国际部经理3600。基本上公司业务靠进口。现在B姐嫁了个二婚的客户。略占上风。A姐没有可以斗的人了,矛头转向实习生中能力较突出,老板教器重的小C,天天给小鞋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