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探讨:亚信的薪酬管理

[复制链接]
查看: 2065|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亚信技术工程部经理司建伟最初加盟亚信时,是”觉得这个公司很有朝气”,他虽然工资不多,但是觉得很有前途,是在做事业,是在为中国建设Internet贡献一点力量。当时ChinaNet有300多台设备,所有设备都集中在一个租来的厂房里面,司建伟和

亚信技术工程部经理司建伟最初加盟亚信时,是”觉得这个公司很有朝气”,他虽然工资不多,但是觉得很有前途,是在做事业,是在为中国建设Internet贡献一点力量。当时ChinaNet有300多台设备,所有设备都集中在一个租来的厂房里面,司建伟和他的同事们不分节假日地干了两个月,然后扛着设备,分成小组到全国31个城市去安装,全凭着一股热情、精神才坚持下来。一年之后,热情过了,技术本身不再对员工具有吸引力,员工就开始流动,此时员工看的不仅仅是薪水,他还看公司的发展潜力、工作环境、管理风格,以及未来他在公司的价值和他本身的价值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当时发展速度太快了,市场要求我们不断响应,所以亚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部关系上面,工程师普遍感觉很疲惫,他们看不到未来,也没有人帮他们设计未来。

要让一个300多人的公司像一个30多人的公司那么有效率,绝对需要不同的手段,必须考虑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亚信的管理层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企业过去以事业吸引人,后来以机会吸引人,现在单以这些来吸引人就不行了。企业必须完善自己的管理,以全面的发展吸引员工。这时,公司一方面以比较完善的薪酬体系来留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以规范统一的管理来赢得员工,使员工愿意在这个环境里面工作。

CFO韩颖是这么描述亚信新的薪酬体系的:”第一,决定人的岗位;第二,评价岗位,产生岗位差;第三,该给这个岗位什么样的工资,用合适的成本请来你想要的人;第四,位置、级别、工资定好之后,给这岗位定目标,把公司的目标100%地分配给每个人,每个人的目标完成之后,公司的目标就完成了;第五,评价人。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出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我们为三件事情给员工付钱,岗位工资、业绩工资、还有形象工资,比方一个员工干了许多年了,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都拿到了,有了许多积累却升不上去了,碰到了玻璃天花板,那么他在这地方只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升,一个是走,升不上去他就走了。形象工资的作用是为这个人的价值付钱,他的潜力非常大,不能让他升,又不想让他走,就给他付形象工资。一个高科技企业肯定没有那么多好的位置,只有通过这种办法。”

这种”打分制”实行之后,员工向外流动减小了,员工的内部流动加大了。那么,这种”打分制”是不是就已经十全十美呢?亚信工程管理部的项目经理汪志革说:”从没有绝对的公平与不公平,透明与不透明,公司领导尽最大力量做到公平和透明。员工心态不同,有的排得低一点也觉得很满意,有的即使排到第二第三,没排到第一也会觉得不舒服。总的讲,还是公平的。实在不满意,可以到其它公司,可以申诉,可以自己争取提高。”

司建伟说:”亚信真正的财富,其实不是公司的结构、公司的赢利,而是公司这些人和他们的知识。”为了真正拥有这些知识,公司”正考虑把这些人的技术、知识沉淀下来,形成一个像数据库的东西,使后来的人可以不断利用它,充实它,为企业留点东西,为公司进一步发展铺垫。不至于核心人一走,整个部门就垮了。”

司建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到部门经理的,他对员工的思想非常了解。他说:”培养一个工程师,三年就够了。如果三年后,这个工程师还是一成不变,肯定会出问题,一个是这个工程师根本就不行,就这么回事儿,不要再培养他了;再一个是你不能给他提供很好的发展机会,他肯定要走了。员工进来,第一年接受培训,公司给他的大于他付出的,第二年基本持平,第三年他可以使公司得益了。一个人要走的话往往第二年就走,学完就走最得益。其实任何人并不都是这样的,都不想老跳,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在这个企业得到机会,第三年就很关键了。而培养一个管理人才,五年就够了。到了第五年,没有发展,肯定他会走,或者第三四年,他看不到什么新的变化,也不愿留下去了。”

企业的所有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怎样看待人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有一个机制,使员工明白,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任务,他做到什么程度使你满意,什么程度使你不满意;他达到了这个短期目标,未来他在公司可能达到一个什么位置。给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要被认可,只有这样,才会很好地处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起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也是70后,我觉得你想法比较偏颇,你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是我们70后普遍愿意巴结领导,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做过公务员,在企业也做过,巴结领导这事真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和行业性质、岗位性质和人有很大关系。 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喜欢巴结领导的多一些,体制外少一些;管理运营部门多一些,技术部门少一些。在企业,我见过一些90后挺会拍马屁的,做公务员的时候,也有不少70后不巴结领导的,不是不会,就是不愿意,我就算一个。 所以这事只拿年龄说事一定是要偏颇的,而且巴结领导这事也看度,很多人天生会来事,习惯和善于夸奖别人,对谁都这样,对领导不一定是巴结,而是习惯。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优秀的观察家,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留意身边的事情。因此,换种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寻找差异和特征,留意事物运转的模式,多角度地看问题,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21: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歇地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有的决策可以凭借直觉和惯性决定,即使出现失误,结果也无伤大雅,但有些决策至关重要,需要谨慎决定。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呢?第一、浑球儿思维,有浑球儿思维的人并不屈服于“诠释者”安排好的剧本;第二、第一性原理思维,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第三,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在认知阶段无须非黑即白,不要把讨论方案变成坚守立场的攻防战。与万物原理同行,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思考万事万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1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9: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命是让一个企业知道为什么而做,愿景是让一个企业知道未来做成什么样,核心价值观就是让一个企业知道用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来做。要让一群人发出同一个声音,只有一条路——统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