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百度糯米做过几天。晚上8.30上班,他们大多8点到了我8.25分到那里已经是个另类了,完了喊一小时口号玩游戏做演讲那些,下午2点上班1.30就要去到做自我总结之类的事。谁开单了有广播的,也是全体要鼓掌[笑哭]上班第三天的考试我故意搞砸了就不用去了,别提多开心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企业创业之初,因其规模小,组织不健全,分工不精细,诸多事务不得不靠投资人亲历亲为。此时,企业管理更多依赖的是投资人的个人权威。从正面意义上讲,这样做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创业之初,因其规模小,组织不健全,分工不精细,诸多事务不得不靠投资人亲历亲为。此时,企业管理更多依赖的是投资人的个人权威。从正面意义上讲,这样做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了,人员增加了,投资人也成为正儿八经的老板了,可他一个人也管不过来了。企业便不得不建立起内部层级,引进管理人才,充任各级职位。这时,投资人应该重新定位,将自己从原来事无巨细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管理权限下放给职业经理人,自己只管事关公司经营战略、投资方向、资金筹措、经营计划的制定、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免、绩效考评等的重大事项。至于具体的操作,由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责,这就是所谓的组织运作机制。就像是一台联合收割机,运动、收割、脱粒,都有专门的设备执行,老板就像坐在驾驶座上的机手,掌握着机车前行的方向,协调机车各部机能的正常运行。
从依靠投资人个人权威到依靠组织机制的自动运行,说来很简单,这不顺理成章吗!其实不然,这是一道不大不小的坎儿,尤其是民营企业,很多老板就迈不过去这道坎儿。虽然组织体系健全,但老板仍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越级指挥,一竿子插到底。结果不但搞得自己忙的昏天黑地,也伤害了各级管理者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架空了。更重要的是破坏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层级组织形同虚设,甚至名存实亡,公司上下都只对老板一人负责,各级管理者乐得清闲,无权者无责,出了事你老板也怪罪不到我头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老板没有及时转换思想,操惯了心,养成了习惯,不管事觉得心里没底,不踏实;
其次是老板对属下不信任,总觉得他们能力不行,或责任心不够,把某一块职能交给他们不放心。常见某些老板为招聘不到满意的管理人才而懊恼:“不是我不放权,实在是他们能力不行啊”!其实不是属下能力不行,而是老板的标准太高,用超过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职业经理人,说起来还振振有词:“要是不比我强,我招他何用?”这些老板犯了求全责备的毛病,人无完人,用其所长足已。要是他各方面都比你还强,他不自己做老板了吗,还用得着让你横挑鼻子竖挑眼!
再次是老板过于贪图享受权力所带来的荣耀和快感,对那种“前呼后拥,喏声一片”的待遇心满意得,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否则就会茶不思,饭不香,觉不甜。一句话—小农意识太重,拿得起,却放不下。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没事,过两年就愿意了,60/70/80当年都一样。要么牛逼大了自己闯,要么老老实实挨了几记闷棍,按照规矩开始夹缝里求生存。夹在两者中间的觉得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自怨自艾最惨,单位里家里都是影响力越来越低就当分母和空气了。中国的天地父子君臣是上上下下文化里的根基,要想超越过去,难,哪怕你经济上翻过去了,社会地位呢,自我价值的实现呢,只要在单位里,就得按照这套规矩来,要么就被抛出这个体系假装闲云野鹤,其实过几年比体系内盘着装孙子还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