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优衣库每次开完会不也要喊口号嘛,第一次店长没和我说,他们在那喊口号我当时都懵了,很多日企就这样的,其实生活真的挺无奈 他们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一个学生在销售行业经常上班,有些成年人真的背负一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中国三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催生了职业经理人一职业阶层,职业经理人创业一成为这个阶层这个时代关注较多的话题,有已成为公众人物的大圈子里职业经理人创业,也有默默无闻在某一领域低调创业的职业经理人,无论大与小都行走在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上。其中的不少陷阱吞噬了创业的梦想与激情,大企业病就是其一。
病因:80%是曾经的自我职业背景和管理经验引起,在静态的、完美的市场预估前提下资源和时间不匹配的状态下发作。
症状:管理机构、人员臃肿,管理人员多于价值创造人员,在直接管理成本和间接管理成本叠加下成为压在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座大山。
不少职业经理人因在某一行业种某一企业的某一管理岗位上的成功,积累人脉和创业资源,在美好远景下投身于创业的大潮中,资源多的职业经理人会带着曾经的旧部团队在大家都是老板股东翻身解放做主人的豪气中扎进了创业的大海中。这类创业团队最容易感染大企业病。在原来的大企业中分工机制促使每个人成为专业的人,专业的人就需要系列专业的资源与之匹配才能发挥其作用。于是这类创业团队就开始复制大企业的管理机构,人可以少但是岗位是必须的,最后形成了一个看似完美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官僚体系,创业带头人依然可以在三五个人的会议室里挥洒运筹帏幕的当年豪情。精神上比做职业经理人前更解放了,当年做职业经理人还有个顶头老板,有些话还不能讲、不敢讲,这下精神世界全是自己的了,想讲、想干一切自由,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塑造这个企业这个品牌,于是把曾经适用于大企业的精神法宝整出来裱在墙上、印在CATALOG上如同大话西游的唐僧喋喋不休的宣讲往日曾经的辉煌。
这个世界是需要营销,至少是形而下是必须的,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形而上则需要清醒的认识,但是往往很多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终年累月的宣讲中形而上和形而下一体化了。说多了自己也信了,就如同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南京被围,号召军民食甜露(草),说多了变成群体行为,洪也信了最后坚决吃草而亡。
一切需要从内心中去告诫自己:从0开始,以往的只能代表过去,对今天和未来都没有意义。企业的各种管理流程与方法归结最后的一点就只有效率,企业间的竞争就是效率的竞争,创业的小企业的核心优势就是高效率,高效率是靠扁平化管理架构来实现,大企业是在控制企业不失控的过程中无奈的选择变成了臃肿的官僚架构,创业企业把这个核心优势扔掉无异于挥刀自宫。
当然也有不少有资源的创业职业经理人说自己不差钱,多一些人,场面大些,人多总是力量大,假如突然没有了前呼后拥的感觉还真找不到当领导的感觉,那只能说此公是个伪创业者,骨子里还是流动着职业经理人的血。陈问文(微信订阅号)认为创业的自由决策与职业经理人的荣耀不可兼得,至少是创业阶段不可兼得,管理的架构是建立在业务因需而为。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从管理效率出发、一切从与过去的自我割裂出发。当创业职业经理人悟出这些道理已离成功不远了,反之则漫漫长夜只是才刚刚开始。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公司小不可怕,怕的是公司没有前途。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包括主营业务突出,岗位职责分明,商业模式清晰,存在绩效考核目标,薪酬激励制度明确等等。很大程度上,员工归属感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员工的价值感获得认同的基础上的,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年轻员工能够感受到有学习进步的机会与提升的空间,资深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权限能够得到尊重与维护。简单说就是总经理不要去插手部门主管应该管的事。小公司也应该有小公司的企业文化。我通常会建议他们装点一些绿色植物和字画,员工聚餐(建议AA制),聚餐是减少小公司人员勾心斗角的比较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团首的人格魅力,他的智商与情商,其中情商更为主要,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团首的人格魅力——对于小公司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