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一直以来人力资源高管都渴望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顾问,然而因为人力资源的业务价值难以衡量,致使步履艰难。当前,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在用人问题上,期待数据、模型等量化工具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一直以来人力资源高管都渴望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顾问,然而因为人力资源的业务价值难以衡量,致使步履艰难。当前,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在用人问题上,期待数据、模型等量化工具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顾问,人力资源职能的领导必须像业务部门领导那样看待创造价值的机会,学会用数据创造价值。
人力资源量化管理历程
人力资源量化管理一直是个难题,经过人力资源从业者多年的探索,如今,一系列获取和分析数据的新工具和方法让人力资源主管能更有效地确定“员工实践”与绩效之间的联系。在人力成本大幅攀升,首席执行官四处发掘价值的当下,人力资源主管利用数据使人力资源创造更大价值,正当其时。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业务运营、绩效和人员的信息更加标准化,获取起来也更方便。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软件和技术媒介,能帮助人力资源和企业高管使用数据找到人才管理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联系。企业将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内容的整合外包,迫使很多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领导开始量化和报告人力资源工作的成本和绩效。
人力资源数据收集
有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的工作难以量化,其实不然,从时间、数量、质量、成本、满意度等5个角度,可以对人力资源很多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建立起客观评价的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者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收集。
反映人力资源现状的事实数据
例如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等,可以展示一定时间段内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况。人力资源部门每月提供此类人力资源数据报表,并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让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概览式的认知。
反映人力资源活力的动态数据
人力资源动态数据包括招聘周期、招聘完成率、员、核心员工流失率等。动态数据的收集要注重数据的积累,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通过内部及外部的对比分析,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活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例如,一段时间的数据监测发现,某个岗位的招聘周期变长了,我们需要及时分析是市场人才的供给少了,还是竞争对手拓展业务大量招揽人才,还是人才定位出现偏差或是其他原因。此类监控数据,就像组织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随时可以给管理者预警。
反映人力资源质量的分析数据
力资源质量的分析数据包括人均人工成本、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员工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比行业数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组织的效率,反映人力资源对业绩的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所在企业的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来诊断企业经营状况,并为制定企业的重大薪酬激励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这类数据的目标用户是企业的决策层和人力资源高层管理者。
与人力资源项目投资回报率相关的数据
1.反馈及进一步行动的数据
2.学习方面的数据
3.应用与实施方面的数据
4.对业务影响的数据
5.投资回报方面的数据
6.无形的效益
发掘数据背后的真相
人工成本在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事实。当企业面临困境时,通过缩小规模以及注重短期效益降低成本的方式,在企业中已司空见惯。然而,如果将这些举措对企业业绩、成本影响的数据呈现出来,我们会发现这些举措可能只是管理者的“经验之谈”,未必能给企业减压。
裁员一定降低成本?
在1995年,CoecticutMutual寿险公司试图通过减少雇员来降低成本,它采取的策略是向其1,675名员工实施一项价值可观的工龄买断计划。结果,大约9,00名(也就是公司期望裁员数目两倍的员工)接受了这项计划,从而迫使公司重新招募400名员工弥补空缺。为此,CoecticutMutual寿险公司多付出了大约1,690万美元的解雇。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小细节上吧!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就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最后因为政策行情,接不到项目,无奈倒闭。因为人少,老板人很好,在工作上都亲自教学指导。11年开始,包住宿,租了个小区房,一个月2000多,老板偶尔会去宿舍看望我们3人。看到我买了新家电,洗衣机那些。。第一句话就是“开发票没?拿回来报销”,这种细节还是很收买人心的。公司倒闭半年,我在新东家上班3个月,老板打电话说给我转账,因为有个项目回款了,大家都按规则分一点!老板当时是在读博士,后来考了公务员,相妻教子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