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有用:心理学在人力资源招聘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查看: 926|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以前在优衣库每次开完会不也要喊口号嘛,第一次店长没和我说,他们在那喊口号我当时都懵了,很多日企就这样的,其实生活真的挺无奈 他们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一个学生在销售行业经常上班,有些成年人真的背负一个家庭付出了太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招聘是人力资源模块中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它是保证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地对应聘人员做出评价,从中甄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员是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心理学的运用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识别

招聘是人力资源模块中最基础的工作,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它是保证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何有效地对应聘人员做出评价,从中甄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员是人力资源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心理学的运用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识别应聘者在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及其特征,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克服和排除招聘人员本身具有的潜意识里的某些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对于提高招聘水平和质量是有帮助的。

传统的招聘流程缺乏对人心理的关注,往往导致招聘的效果不理想。引入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后使得招聘能够流程化并且能够更直观的进行数据分析。从招聘的初始环节招聘职位的发布到新员工试用期的评估和跟进的所有环节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将会使得整个招聘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如果在发布招聘职位的时候能做好前期安排,考虑到潜在应聘者的心理感受,例如将招聘职位写的条理清晰,格式正规,印制精美的广告,都能吸引更多潜在的应聘者。目前心理学在招聘中运用更多的还是在面试过程中的人才测评技术,现代人才测评技术首先是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后来这些测评的方法和技术很快就被社会工商企业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借鉴并加以应用。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是最早将现代人才测评方法应用于管理人才选拔与评价的工业企业。其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福特公司、美国俄亥俄州标准石油公司等国际著名的大公司都将现代人才测评方法用于其人事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几乎所有的招聘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心理测评的方法和技术,最常用的有公文框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等。不少公司还有专门的测评软件,例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等人格测验,能对应聘者有个大概的评估,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位对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关键特质相关维度的分析,以确认应聘者与职位的匹配度。人才测评对企业的成长和对个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帮助用人单位实现科学有效的选才以及有的放矢的用才、育才和留才,实现个体与组织的最佳工作绩效。而且能帮助每个人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个人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避开择业误区,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除了可以直接量化的测评方法,也可以尝试用一些不可直接量化的测评方法作为辅助,比如用投射技术。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观’,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自己是什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这是蕴藏在人类行为深层的动力,你自己是意识不到的。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这种技术属于心理测验的三大技术之一—投射技术。

如果想要洞悉求职者的内心动机,想要获取求职者真实的应聘目的,可以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你到我们公司来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收入高B:有发展前途C:公司理念符合个人个性D:有住房E:工作轻松

2.你认为跟你一起应聘的人到我们公司来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收入高B:有发展前途C:公司理念符合个人个性D:有住房E:工作轻松

显然第一个题目并没有多大意义,大部分求职者都会选择B或C,第二个题目才是重点考察求职者的心理投射,求职者一般会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来推测别人,第二个题目的答案才是求职者的内心想法,因为别人到底想什么,自己是不知道的。就会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不可直接量化的测试方法对心理观察的非直接性,能有效减少谈话对象的社会掩饰心理,因而使内容较为真实可信。但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心理学的专业训练,故评价结果作为参考的辅助工具更加恰当。

新员工入职后,招聘工作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对新员工进行试用期的评估和跟踪,心理学也能发挥作用,例如招了一名女大学生做客户服务工作,刚开始时小女孩工作挺卖力,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女孩工作热情有所下降。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主要原因在于女孩对工作岗位的认可度低。于是,人力资源人员便可以与女孩进行了多次交流,并运用一些测评方法了解她的优势,最后发现女孩的沟通能力很好,还是比较适合这个工作的。同时,可以着重就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发展前景等方面与女孩进行了深入交流,使女孩对这个岗位的认可度大大提高,这样女孩以后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如果忽略自身的一些心理学效应,也会直接影响招聘的效果,常见的有刻板印象,我们不时都能听到有的面试官说说白白胖胖的我不考虑,这种人常常养尊处优,吃不了苦,或者千万别招上海和北京人,上海人刁钻,斤斤计较,北京人眼高手低等等这些。这样就导致了具有这类特征的人首先就被淘汰出局,根本没有展示自己其他方面才能的机会,也会潜在的人才流失。另一种经常出现的是首因效应,也是第一印象、先入为主,是面试官在面试刚一开始就对应聘者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比如说: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诚实和友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无心之过或是过份紧张,是可原谅的;而如果面试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是油滑和伪善的,那么当发现应聘者的第一个谎言时,会认为是习惯使然或是有意为之,是不可原谅的。这样就对应聘者缺乏一个公正、客观的整体判断。还有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这些需要面试官自身认识并克服这些效应。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在我们部门,普遍90后小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领导。看见比我们年纪大的80后的小领导们特别明显的巴结大领导在我们90后眼里应该就是异类,我们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赖以生存的,随时都可以走人 我们还年轻。如果说当我们90后到了30多岁房贷压着我们的时候,我觉得到不了巴结那个程度,至少老老实实的工作还是会的。还有一点,我们90后喜欢跟自己同龄同岗位的人吹B,在玩的好的同事面前各种好话说给你听,给你“舔”的特别爽,哈哈哈。有时候我就会跟他说 你要是把这个话跟老板说,怎么能不升职?他却说 可以说 但没必要。 总的来说,我一个98年的弟弟也不懂为什么90后不巴结领导,我是想巴结但是开不了口。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12: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坚持学习成长与创新精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片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23: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责任在涉及管理和工作质量的时候就成为非常敏感的词汇。在团队协作中,逃避责任是指团队成员在看到同事的表现或行为有碍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给予提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团队成员由于逃避责任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时,他们就会真的相互怪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德旺总结的企业家需坚持的三条创业法则:a.敬天爱人,善待众生;b.强化主业,持续创新;c.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8: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德旺总结的企业家需坚持的三条创业法则:a.敬天爱人,善待众生;b.强化主业,持续创新;c.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