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惊喜:我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是“红色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38|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0: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如果你现在去面试问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候选人,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你十有八九会听到:“人力资源管管理是企业的战略伙伴”,(HR is a strategic partner of business) 这样的标准答案。 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

如果你现在去面试问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候选人,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你十有八九会听到:“人力资源管管理是企业的战略伙伴”,(HR is a strategic partner of business) 这样的标准答案。 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都知道, 这是源于密西根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授大卫·奥瑞奇(David Ulrich)的理论。 1996年, 奥瑞奇提出,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给企业带来价值, 否则就没存在的必要。 当时这一提法轰动一时, 也被广大企业所接受。

但是, 每当我进一步问候选人怎么才能做到战略伙伴的时候, 我得到的回答非常的苍白, 而且答案几乎全是教科书上的答案。

当然,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会告诉你,人力资源管理是招聘,管理员工的工资福利,培训等等。 这也是常见的回答。

在我看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红色的“(RED)。其实,我并不是说颜色的红色,所以我把它打了个引号。我是我把英文的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放在了一起。这三个词是,Recruitment, Engagement, Development。

人力资源部门无疑要承担企业招聘的任务。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招聘都是一味的招聘有经验或高学历的员工。其实这是个误区。 经验和学历都不是干好工作的绝对条件,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备干好这份工作天赋的员工,或说有能力的员工。 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找到有天赋的员工是人力资源部门首要关注的工作。

人力资源部门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把有天赋的员工价值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让每个员工敬业 (Engagement), 叫他们能够自觉地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每个人使出100%的力气。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人们的决定70%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参杂了个人的感情。这就给经理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 管理员工的情绪,让他们尽可能的处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工作。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人,除非是克隆的。经理们必须能针对每一个员工找到激励该员工的有效手段。

第三件事人力资源要做的是培养员工 (Development)。一个企业要想发展, 必须有一只高效率而且不断成长的队伍。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就看你的团队有多强。但是员工的培养应该是基于员工的天赋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培养员工的长板,不是短板。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平均阅读速度的学生,每分钟看90个单词;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每分钟能看300个单词。两个学生经过同样的快速阅读培训之后, 那个平均阅读速度的学生, 能够达到每分钟150个单词, 而那个具有阅读速度天赋的学生,每分钟达到了2900个单词!这个实验说明两个问题:1)先要找对了人, 否则光靠培训行不通。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把招聘(Recruitment) 放在第一位;2)投资有天赋的员工(或说合适这份工作的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最高!我们都知道五音不全的人你给他找再好的声乐老师也是没用的,遗憾的是换到企业员工培训的时候,

我们却忘记了这个常识。我看到的是很多企业想通过培训让“鸭子去赛跑“。

我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是“红色的“(My HR principle is RED),浅显易懂, 抓住问题的实质。但是要把这三点都做好,的确不容易。但我确信如果我们在每一项上面都下功夫,使用科学的方法,设立一些可以衡量的指标,不断的努力,你的企业肯定能够受益!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在我们部门,普遍90后小生,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领导。看见比我们年纪大的80后的小领导们特别明显的巴结大领导在我们90后眼里应该就是异类,我们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赖以生存的,随时都可以走人 我们还年轻。如果说当我们90后到了30多岁房贷压着我们的时候,我觉得到不了巴结那个程度,至少老老实实的工作还是会的。还有一点,我们90后喜欢跟自己同龄同岗位的人吹B,在玩的好的同事面前各种好话说给你听,给你“舔”的特别爽,哈哈哈。有时候我就会跟他说 你要是把这个话跟老板说,怎么能不升职?他却说 可以说 但没必要。 总的来说,我一个98年的弟弟也不懂为什么90后不巴结领导,我是想巴结但是开不了口。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5: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时代需要企业家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总结为16个字,叫“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8: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9: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质量提升的三个标准,第一,产业要有正能量,为国家、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第二,企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专业主义的创新来营造企业的未来。第三,企业的信誉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不是今年赚了钱,企业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1: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模式一定要可持续性,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非常热闹,所以很多的烧钱业务都非常非常容易融到钱。很烧钱的企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投资人很多没有那个胆量砸钱,中国也有很多最近烧钱的企业,再融的就会产生问题。做企业一定要想明白烧钱会不会烧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不要把钱补贴给了白眼狼,你一旦补贴人就不见了,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