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谈论:优秀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样的

[复制链接]
查看: 1119|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感觉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干销售了,我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是在社交软件,例如某Soul,跟别人要微x,然后成为朋友 建立信任,逐步代入到自己的职业,是名营养护肤老师,然后就各种骗顾客从自己这儿买护肤品就行了。每个人都有七八个手机,和七八个微x号。最主要的整个工作氛围,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动不动就鼓掌,大声喊:好!谁卖出去了,还要鼓掌,恭喜xxx出单!我干了两天我就赶紧跑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随着许多企业扩张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将成为最大的欠缺资源,如何稳定现有的人力资源,招募更优秀的人员,将成为企业战略取得扩张成功的必备条件。那么,什么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呢?与“中国创造”又有怎么样的关联呢?

随着许多企业扩张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将成为最大的欠缺资源,如何稳定现有的人力资源,招募更优秀的人员,将成为企业战略取得扩张成功的必备条件。那么,什么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呢?与“中国创造”又有怎么样的关联呢?

一、智慧的时代

在自然界中,人是惟一可以用智慧创造缤纷世界的灵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谁能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上的突破,谁就可能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

最近的国家政策明确表明,中国已经不甘心充当“世界制造”,而正在由政府引导,奔向“世界创造”。中国政府是世界上少有的强势政府,如果他们愿意主导某件事,一般都不会落空。这个告别血汗的时代,必将会有许多企业被淘汰,许多新生力量得到成长,谁拥有最先进的科技创造力,谁就可能活下来。当代中国企业,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展的,我们必须将加工型企业向技术型企业转变,也要竭力实现“中国创造”。

这对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优秀的人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问,什么是优秀的员工?我们应该如何留住优秀员工?事实上,时代不同,“优秀员工”的定义也有不同。

在那个血汗工场的年代,许多人抱怨自己做了牛马,却得不到认可。这种抱怨兴许是值得同情的,因为在一个以体力决定价值的年代,付出体力的人却不被重视,这是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如果《光荣榜》上的优秀员工不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是耐人寻味的。

在这个“中国创造”的年代,“优秀”的定义将被写,靠吃苦耐劳来体现价值,将会作古。那些依靠知识、智慧、创造力来体现价值的人,将成为优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所讲的优秀的人力资源,或者叫作“人才资源”。

2010年6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2020年树立了一个人才规划的目标,“——(2010年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年后,中国的人才资源要增加6,600万人,这种靠创造力体现个人价值的人,将提高如此之多。那么,我们的企业员工中有多少人才?在未来十年,我们的人才要增加到多少呢?

当然,要从2,500名员工中,甄选出16%的人才资源,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人才的判断

笔者在《中国企业的人才观》中阐述了,中国将在世界文化大交融中,汲取东西方文明的精华,演绎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能够掌握这种文化内涵的人,将成为未来的人才,这种人才既不是泰勒,也不是曾仕强,而一个融合泰勒与曾仕强优点的人,这种人才的内涵将是企业选拔、培养人才的主要着眼点。

有人会说,果真如此,我们让员工们学习一下国学、欧美科学不就行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早就位于发达国家之列了。人的禀赋不同,观念的转变不是三年两载可以实现的,两种思想的融合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一种文化被大众所形成、接受,可能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更何况一、两次培训呢?

我们总体把对人才的判断分成几类:

第一,直接与间接判断

直接判断,是通过一个表象直接判断人才。比如说,邓小平打破常规,提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实践证明这的确为中国人带来了福祉,说邓小平是人才,这是有公信力的。

间接判断,是通过几个现象联合判断人才。比如说,某部门认为,中科院院士、火箭专家、政协委员三者同时具备的人,堪称人才。那么,钱学森就是人才了。间接判断的本质不错,但却被用烂了,后来出现以论文、科研数量来确定人才的标准,结果出现了抄袭论文、虚报成果等等。

第二,清晰与模糊判断

清晰判断,就是台面上的东西,可以跟别人讲清楚的东西。这些东西不难判断,只要有一定的逻辑常识的人,都可以做出判断。比如说,判断邓小平、钱学森是不是人才,只要标准一定,一下子就判断出来了。

在决策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许多人会选择模糊判断,比如用直觉,占卜。据说,1995年台海危机时,时任台湾领导人的李登辉就曾向人问卜吉凶。在决策依据不充分,还必须做出决策的情况下,直觉与占卜是可以理解的。占卜的结果对事情的成败具有很大的暗示性,比如说占卜结果是吉,那么,决策人会信心十足地冲锋陷阵,结果也许真会是胜利。

中国古人,经过几千年的归纳,建立了相术学与风水学。他们发现,鼻直且肉丰的人,成就富贵的概率较大……相术学形成了;他们发现,后依山,前傍水的居所,主人常常会平安且宝贵……风水学形成了。然而,鼻直且肉丰的人,不一定100%都富贵,只是概率大一些罢了,参照因数越多,准确的概率越大,但预测的准确率却不会是100%.

模糊判断的准确率不会是100%,具体准确率要看判断者的水平之高低。在实际判别时,最好是采取清晰判断与模糊判断相结合的办法。比如说,古代科举既要有乡试、会试,还要有殿试(面试),前二者就是清晰判断,而面试的主观性就比较强了,就属于“拐弯”的学问了。当然,这对主考官与皇帝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由于判断人才是件非常复杂的工程,了了几语确实说不清楚。

四、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的管理,核心工作就是对人才资源的管理,让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21世纪,人才资源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采取怎么样的办法识别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样的描述容易导致一种误会:是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要倾斜于人才资源呢?换言之,只要把资源给了这些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就不必管别的事了呢?打个比方说,我们为员工上调了20%的薪水,李四调了10%,王五调了30%,这种结果是否合理?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人力资源管理要干什么?就是访察这个,一旦证明哪个是不合理的,就应该立即责令纠正。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护人才的安全,使其不犯错误,不至于因犯错而降职。

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才资源!当然,由此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产品,比如说,普通员工也得到了实惠,这是抓人才资源的结果。

如果我们还在寄希望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那只能说明我们还想使用人海战术,希望延续“中国制造”;我们应该尽快实现人才资源管理,为自己的企业早日进入“中国创造”做好人才保障。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的前公司,微信群名字就是一个90后Hr取的,叫金粉世家。老板姓金。我是发工资后一天提的离职。群里正好在约发工资后去哪happy。我说我就不去了,一个要离职的人,不去扫大家的兴。这位90Hr开始走油腻腔,说什么只要一天还是同事,就是大家庭的一员。金爸爸会在聚会上发红包,抢个红包再走。本80后说了句,我没那么多爹,就退群了。80后,不是为了那点臭钱,也普遍不讨好领导。90后,如果能给够臭钱,讨好领导起来有创意得多。如果90后,都普遍不讨好领导了。说明90后,普遍钱没给够。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0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领袖决定了整体风气。当领袖决定将团队成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便牺牲舒适和有形的资产也要保证安全,这样大家就会留下来,并且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奇迹也就会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03: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企业要学会用工业化手段·效率·成本,塑造个性化产品;传统企业必须颠覆传统,重塑自身价值,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核心产品。只有改变才会有希望,只有改变才会有未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模式一定要可持续性,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市场的确非常非常热闹,所以很多的烧钱业务都非常非常容易融到钱。很烧钱的企业,现在已经不赚钱了。投资人很多没有那个胆量砸钱,中国也有很多最近烧钱的企业,再融的就会产生问题。做企业一定要想明白烧钱会不会烧出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不要把钱补贴给了白眼狼,你一旦补贴人就不见了,这种商业模式是最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0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关键任务是突破事实和数据的限制,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越来越希望寻求新的可能性,并创造出可以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愿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1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管理者要辞退一个不合格的员工时,别为难、别折腾、别扣罚员工,直接一点,及时告诉员工,别浪费双方的时间,把该给的都给了。让员工体面地离开,是管理者的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