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不要全盘的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人是不断成长变化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非左即右”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很容易武断地将两类人分立开来—君子无限好、小人无限坏。
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说,不要全盘的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人是不断成长变化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非左即右”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因此很容易武断地将两类人分立开来—君子无限好、小人无限坏。然而,现实中,不但难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子”,也难以找到十恶不赦的“小人”。下结论时,应该要有这样的思维:他是处在君子的状态,还是处在小人的状态?
做一点很小的决策就优柔寡断,以后还能干什么大事?摆脱开“营营苟苟、患得患失”的“小我”后,果然在创业中胸襟开阔、坦坦荡荡,即使遇到员工背叛、合作伙伴背信弃义、企业经营低谷期,我照样倒头便睡。我试着把“大我”的状态治疗法运用于企业管理。
我们回忆一下,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办事立场非常坚定,而有时对大是大非问题,却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这是处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状态而导致的异样表现。如果原则明确、立场坚定,是从团体利益出发,无论遇到再错综复杂、再艰难困苦的事情,都会迅速果断,并且不怕得罪人,也没有诸多的人情顾忌,结果更能赢得他人尊重。反之,从私利出发,照顾情面,瞻前顾后,最后会失去原则,管理也将陷入混乱。
明晰他人处于哪种状态,对于培训员工也大有益处。员工有情绪周期,工作也有得意与失意之时,我们的主管要洞察下属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状态,给下属当教练,多给一些鼓励,在他们处于“戚戚”的消极状态中,要及时地帮助其完成从消极到积极的状态变化,而不是给“戚戚”员工“判死刑”,一味地指责他们,让他们失去信心后一蹶不振,甚至离开工作岗位。
组织管理就是激活士气。因此,管理者要让员工掌控“君子”和“小人”两个“我”的自我转化,使他们不断进行“坦荡荡”的修炼。这对于团队素质提升,上下级关系处理,都有极大好处。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是打工的,领导也是打工的。我巴结他能给我带来啥好处?在私营企业,员工涨个工资都得老板点头,领导点头毛用没有!或者领导根本不敢点头。领导啥主都做不了,我巴结他干嘛啊?讲好听点,他是个领导,讲难听点还没我们小员工混的自在。工资又不比我们高多少,还都是油腻中年男,搞不好哪天老板就认为他们“不努力,不是我兄弟”,饭碗还没我们拿得稳,我巴结他?就算要巴结,也是领导巴结我们,在公司裁员的时候,我们表现出舍不得的样子,搞不好能留他再在公司混几年,吃几年白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