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没有人怀疑“员工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这句话,可如何释放员工的潜力、提升员工的绩效呢?我认为:只有差异化绩效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也就是用绩效管理推动组织变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住三个重点:组织变革是目的、绩效管理是手段、两者
组织变革靠什么推动?
没有人怀疑“员工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这句话,可如何释放员工的潜力、提升员工的绩效呢?我认为:只有差异化绩效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也就是用绩效管理推动组织变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住三个重点:组织变革是目的、绩效管理是手段、两者的连结则是关键。
西方在谈到组织变革时,常先问:“在运营困难时改变?还是在运营顺利时改变?”这个问题在中国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快速成长,很多企业都抓紧机会,期望能搭上世界级企业的列车,面对二次创业的大环境趋势,不管运营状况如何,变革俨然是通往成功的路。
对外的快速扩充,给公司内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多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如何平衡业务利润与长期目标、决策速度与效率对变化的因应。除此之外,还涉及到领导力的问题,如:如何培养兼备领导与管理经验的人才;如何健全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制度;如何有效地沟通反馈等。
事实上,企业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是企业成长的机会。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目标管理,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尽可能对齐,使公司战略得以具体执行,让公司上下“同心同德”,在协作中发挥每个人的力量。
在中国,考核为何这样难?
在我的课堂上,我曾列了6个人力资源的关键,请同学比较其重要性,最后得到的结果依次为:一、绩效评估,二、人职配备,三、外部招聘,四、内部培养,五、人才留聘,六、继任接班。领导们了解绩效管理是影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绩效评估与人职配备列为最重要的两项。
绩效管理是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企业要么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要么就是形式化的绩效管理。考评目标不清楚、绩效衡量只凭主观评估而没有量化标准、没有计划未来的能力发展、没有和薪酬挂钩等。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两个:第一,考评重视打分数,分数打完后就了结了,没有再进一步去运用这个结果,第二,中国人习惯中庸之道,对于绩效好坏的区分,没有差异化,一来得顾着人情和颜面,二来不知怎么面对绩效差的员工。
如何差异化?
因此,绩效管理的目的应该放在:推动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推动企业内优秀员工走上领导岗位,推动企业与社会接轨的职业生涯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只有通过绩效考评的差异化,才能使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
我认为:具体的差异化绩效管理方法,是把员工按素质、能力、绩效等排出不同的等级,再奖励先进、激励一般、鞭策或调整后进,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抓住可培养的人才、留住好员工、帮助有绩效问题的员工。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考评客观性及公正性、考评与年度薪酬挂钩这两点,对绩效管理的成败有关键性的影响。
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中国企业可能不适合采用西方的做法—马上要求员工离职,而要情、理、法同时兼顾,建立制度的威信,并让员工心服口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安排好他们的培训并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转职或降职均可),给予一定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做绩效管理一般在几年后才能看到明显绩效,并且是逐年提高的,所以除了持之以恒外,还要统一高层的认识,这样才能彻头彻尾地执行到位。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不捶领导就不错了,还巴结?想啥呢?告诉你,为什么90后员工不愿意巴结领导:1.看到跪舔领导的人,心里情不自禁衍生两字:恶心。都说绿到你发慌,舔到最后真的让人发慌。2.跪舔领导,一不能让你发家致富,二不能让你横行天下。搞到最后,就算你颐指气使,同事们也会觉得你是跳梁小丑。3.你见过电视剧里哪一个跪舔巴结的人有好下场?所以,真的没必要去巴结,去跪舔。如果你有才华,就用才华折服人。如果你有气质,就用颜值迷倒人。靠自己,才是王道。巴结别人,永远是小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