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战略新品不是你生产线上的产品,也不是你仓库里的产品,它是指那些能够在未来3-5年内,能为企业贡献绝大部分利润和较大部分销售额的核心产品。从战略新品的定义来看,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关键词检测筛选出自己的核心战略新品来。
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战略新品
通过对5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那些卓越企业或百年老店,苹果、宝洁、爱马仕、江诗丹顿、卡夫、雀巢、蒙牛特仑苏、石药果维康、同福碗粥、龙润茶业……,共同拥有—个最重要的成功基因——“战略新品”。
在《战略新品》一书中,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产品是企业的真正王道,战略新品的命运就是企业的命运。一款成功的战略新品足以改变企业命运,以弱胜强,起死回生,而伟大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够不断地推出战略新品。
没有战略新品的企业注定一败涂地
一个企业,不管你是出身高贵,还是作坊起家,有战略新品,企业兴,无战略新品,企业亡!有了战略新品,爱玛仕是成功的,因为有了战略新品,苹果是成功的,宝洁是成功的,中国的娃哈哈是成功的,蒙牛、康师傅、旺旺,都是成功的,而因为没有它,诺基亚出问题了,柯达破产了,2011年索尼、夏普、松下,分别亏损21亿美元、23亿美元和13.5亿美元!为什么?没有了战略新品,企业就没有竞争能力,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一败涂地!
两大支点撬动战略新品创新
支点一:站在月球看地球,自主创新打造长板
创新者或者说企业家都是一些独立自主、不等待高层指令的人,他们因为接触具体事件,随机而发才能捕捉到创新的机会,按照指令和“规划”去创新而能取得成果者稀少,即使取得所谓的“成果”,所投入的资源也将是惊人的浪费。企业家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在变化的空间中发现机会,率先突围,而且由自己来主导游戏规则的建立,从而获得最大的话语权和自由空间。
支点二:大视野,放大企业创新势能
旧有的游戏规则可以被改写,原有的优势可以被消解,固定的排名可以被超越,庞大的规模可以被瓦解,在新空间视角下,对手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犹如围棋之中,往往一子之变可以定乾坤、改输赢。
因此,即使在有限空间中,也有无限之可能。企业家完全可以在变化的空间中发现机会,率先突围,而且由自己来主导游戏规则的建立,从而放大企业的创新势能,获得最大的话语权和自由空间。
在今天的市场上,面对不容乐观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浮躁,切忌全线开花、多元发力、迷失本色,而是要回归到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战略,踏踏实实围绕企业的战略核心,成功识别并运营出独领风骚的战略新品。唯有这样,方能稳住重心,成就经受住大衰退时代浪潮洗礼的黄金品牌。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前排都没答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必须得分情况讨论了:1、很多情况下,员工辞职之前公司是心里有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辞职的。就是想让你滚。2、有些情况下,公司不知情,但员工毅然辞职是因为员工岗位非核心,员工有情绪也反映不上来,这些情绪不但包含待遇等,也包含个人因素,如同事关系、偶发事件等。3、而,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重点培养对象离职排除偶发个人因素基本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去处了,当然这个去处可能是被人高薪挖走,也可能是想自己发展了。关于1,问责HR,以后招人注意点;或者管理者干脆就不会用人或本来就没打算好好用这个人。关于2,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就该重视的事情了,沟通、待遇、企业文化还是需要个牛逼的HR关于3,方法简单粗暴:股权、加薪,总得下点本,千万别画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