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懵懂:多品牌战略有序发展的“321”工程

[复制链接]
查看: 596|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销窝点那群人已经被洗脑成功了,传销现在叫营销,底层被骗的那帮人傻乎乎的一直以为能赚钱,而顶上的大鱼和被抓的老板都知道自己在犯法在骗人,他们最清醒,每天啥也不干,银行卡就一直收钱,传销包括营销发展到现在老板也无能为力,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中层已经对空手套白狼,学习卡,报名费之类的模式深信不疑了,还有一些中层接着老板以及老板的这种模式,搞自己的小集团,所以传销这种公司规模其实非常大,但是下面的代理又是各自为战乱七八糟,想要根除是不可能的,想要让被骗的变成正常人也是很难的,被骗的那些人已经麻木了,眼神空洞,不会说话,吃饭一天三顿就是黄瓜胡萝卜,除了知道套路朋友家人,其他的他们都不会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多品牌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利用自己创建起来的一个知名品牌延伸到开发发展出多个知名品牌的战略计划,并且多个品牌相互独立,而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各目标市场的不同利益分别使用不同品牌的品牌决策策略。多个品牌能较好地定位不同利益的细分市场,强调各品牌的特点,吸引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从而占有较多的细分市场。国内企业实现多品牌战略已有多年,但能够让多品牌战略走的一帆风顺的并不多见,由于多品牌策略实施不够理想最后让公司走入泥潭的也并不少见,在企业的多品牌战略实施中,大多会出现几种现象困扰发展。

核心品牌无核心价值

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公司有一个己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品牌,此品牌肯定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精神诉求,目标消费者。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实施的基石,是品牌的灵魂,但目前,国内企业的品牌从表面上看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与品牌定位,但实际上同类企业的核心价值缺乏明显的差异性,这类品牌能够暂时在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是在国内高速经济发展中消费者在消费的理性还不成性的产物,当随着经济处于稳定发展,消费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于品牌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品牌与自己的精神诉求不在同一条线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不会强烈,当品牌受到消费者冷遇,品牌就会失去持续性动力,企业的核心品牌就会迅速沦落,当核心品牌己经无法立足时,其它品牌还能存活吗?

多品牌战略造成营销内耗严重

多品牌战略实施无疑能增加公司销量,多路出击,有序发展是每个企业的掌舵人都想要的局面。多品牌在企业能够实施肯定是企业己经有一个品睡在市场上表现不错,未来发展势头也很良好,再加一个品牌,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从而为公司增加利润。主品牌发展的较好,副品牌在上市场过程中,就有不同的营销团队在操作,新品牌上市难度必然大,营销团队必然会错用老品牌的资源,渠道资源肯定为首选,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主品牌渠道商也会同时经营公司的副品牌,同渠道同时经营企业的多个品牌,好处能增加渠道商的归属感,品牌能快速上市,但缺点也很明显,渠道商的运作团队与资源是无法同时让多个品牌能够并架齐驱的,而营销团队也很因为渠道资源的争夺而让企业的品牌之间互相冲撞,反而企业自己的品牌产生争斗,阻碍发展,而让竟争对手受益。

多品牌下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性

营销资源在企业总是属于稀缺资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独占鳌头,就需要投入与回报率成正比的营销资源,在企业多品牌战略的前行过程中,营销资源的投放就会出现交叉与重复,也会有争抢。当前的企业在营销资源的配置上很多都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资源的管控与投放上,人性化的方面太多,公司的主品牌己经成型,副品牌在各方面都欠缺,公司就会在副品牌上投入资源,当主品牌受到市场攻击时,又调转资源在主品牌上实行保护。企业的每个品牌所面对消费群体不一样,但在资源投放的交叉中,致使资源浪费,最后造成整体品牌受损。

企业实行多品牌战略,也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发展更加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根基,但企业的多品牌战略要能有序发展,实行多品牌的“321”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多品牌细分三类消费人群,实行全范围的市场布局

当前消费人群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精英型消费人群,这部份消费人群拥有相当财富、身份和地位,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特质的价值取向、生活背景、居住习惯与文化品味,对生活环境有超过一般标准的要求。要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特质与精神的统一,企业的高端品牌设计应该符合这类人群生活要求。

小资型消费人群

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职业教育,甚至不少人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比较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并强调生活的品味和品质。当这部分人群,手里有钱的时候,他们不会永远停留在“理性消费”时代,买东西会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背后的服务和品牌的个性,不会过于追求所谓的“性价比”。他们一般为都市白领,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他们占据了社会主流消费人群,这类消费群体的数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多。企业的主推品牌应靠近这类人群。

经济性消费人群

这类消费群体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市场,他们经济收入不高,但人数众多,是占据了大部份市场的消费群体,他们特别重视价格,选择商品时多从经济角度考滤,不注重产品的精神诉求,但会了解所有可供选择的的商品,罗列出这些商品的优缺点,然后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但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掌握充分信息,对于所需要购买的商品缺乏完美的决策动机。

这类消费人群是企业能够扩大销售额的主要来源。

二个团队并架齐驱,打通渠道障碍

在多品牌下,配置多个营销团队是为了让市场反应迅速,激活市场的最佳方法,也是目前大多企业采用的模式。但多营销团队的运作并不健康,很多企业分分合合,有的企业有几个品牌就有同几个营销团队,有的企业是多个品牌确只有一个营销团队,营销团队在运作时,不时出现营销资源浪费,冲撞,让企业无从适去。在营销团队的配置上,企业要有前蟾性的战略眼光,应该将高端性的品牌单独疫设一个营销团队运作,此团队人数不一定要多,但要精兵强将,用有效的、新的模式运作,为公司的品牌战略占据制高点,使企业的品牌形象牢固在消费者心智中。小资型与经济型市场由另一支营销团队负责,此团队是公司占领市场,攻城掠寨,贡献销售与利润的主要销团队,将中低品牌的营销团队融合,更能贴近市场,不致于出现资源浪费和冲撞,导致企业的发展障碍,营销团队的配置遵循发展未来、稳住现在的原则,才能让企业百年不倒,生生不息。

聚焦一个品牌,抢占消费心智

实现多品牌战略的目的是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将各类消费群体网在自己的品牌下是企业的目标,真正达成此类目标的企业是凤毛鏻角。中国企业大多底子簿,资源少,趁着高速经济发展的机遇而抢占了部份市场,但基本没有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产生精神共鸣,品牌的文化其因还没有形成,就开始实行多品牌运作,而最终陷入了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让企业有名无利。企业实行多品牌共存,但要聚焦有限资源,打造核心品牌。高端品牌不是广告就能让它产生销售,这需要深入高端群体的营销技巧。经济型品牌产生销售额更多是卡在的渠道控制力,再好的品牌如果渠道抵制最后也到不了消费者的手中。小资型品牌的打造是营销战略的制胜关键,小资型消费人群的特性,在品牌的形象推广,渠道的打造都能落地,而小资型消费群体即有向精英型靠近的潜质,又能引领经济型消费群体的能力。企业在实行多品牌战略时不要面面俱到,让每个品牌都处于尴尬的位置,要让企业有一个主导品牌牢牢占据市场,才能有序发展。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实现多品牌运作能让企业销售规模上一个台阶,也能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但多品牌运作需要科学规划,完善体制,定好战略,让多品牌有序、健康的发展。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4: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有钱,要赚钱、盈利,企业盈利才可以发展,才可以带来就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回应社会的需求,让社会繁荣。第二个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与企业发展连接起来,如果企业赚钱,大家也赚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利益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07: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可以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让假的变成真的东西,建立起公司的人,愿意承受风险,找到和他们想法一致的人去做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7 1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2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7 0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优秀的新人进不来?进来了要么遭受排挤,要么自动离职?就是因为有部分老人挡道。将不好的老人和庸人开发或开除,相当于农民种庄稼,拔除杂草,稻谷才有好收成,是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