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在现代企业中,善于说服他人是一名成功管理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在管理中,善于说服他人,就能够争取到对方对自己观点和做法的支持,进而征服别人,形成合力,完成工作任务。既然说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如何去说服别人呢?
首先,要学习说服力的课程。我想,生活就像是一场场头脑的较量!只要你的意见与别人不一致,不管对方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还是你的部下、上司、客户,或者你说服对方,或者对方说服你。文章最前面,我们先介绍一下说服别人的三种武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想改变对方的行动和思考方式,必须掌握以下三种武器:
①逻辑
②情感
③信赖
所谓“逻辑”就是阐述自己的理性思维。要说服人,仅仅靠逻辑理论远远不够。一方面,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顾及对方的感情,不管你的理论多么正确,对方都不会接受你说的话。另一方面,如果你没有取得对方的信任,那么不管逻辑多完美,语言多煽情,也无法说服别人。因此,成功地说服他人去行动,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行动(或思想改变)=理论×情感×信赖。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无论缺少哪一个,都激发不了别人的行动或实现别人思维方式的转变。牢记此公式,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用上它,将帮助你成功说服别人。比如,有时候上司以建议的口吻对下属说“这样做或许会好点”,但是下属却完全没有反应。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司和下属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赖关系。平日里对下属不闻不问的上司,如何能让下属认真听取他的意见呢?
脑科学验证“情感”的力量。通过对人脑的研究,我们发现,情感在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已被科学证实。人类的大脑由三个部分组成,大脑进化过程依次是:爬行动物大脑→哺乳动物大脑→人类大脑。最原始的脑组织是爬行动物的大脑。然后是低等哺乳动物的“大脑边缘系”。它们已经能够分清“喜欢、厌恶”等最原始的情感,拥有能感知情感的扁桃体和有记忆力的海马。
最高级的是高等哺乳动物的“大脑新皮层”,特别是额头前方的“额头前叶”。此处担负着组织逻辑思考问题的重任。换句话说,爬行动物的脑是“为了生存而出现”,哺乳动物的脑是“为了感知而存在”,人类的脑是“为了思考而产生”。了解大脑的构造后,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就必须知道大脑是用什么顺序作出反应的。比如,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只龇牙咧嘴的老虎,我们会怎样判断?
最先作出反应的应该是大脑边缘系的“扁桃体”。扁桃体是决定“情感”的器官,它可以左右“喜欢”或者“讨厌”之类的情感判断。遇到老虎的时候,如果大脑产生“万一被袭击就会丧命”这样的想法,那么人在瞬间也会立即作出“不要!”的判断,并且拔腿就跑。
这种情形下,大脑新皮层根本没有时间进行“逻辑=理由”这样的思考活动。时间根本不允许!“眼前有只老虎。老虎是危险动物。所以,面前这只老虎很危险!”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三段论进行推理,就真有可能丧生虎口了!为了生存,在“情感”和“理智”之间,人类必须先作出“喜欢还是讨厌”这样的情感判断,再考虑所谓的逻辑和理由。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