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喷我也要说一句,你们觉得他们可笑愚蠢,可是不去想想这现象的始作俑者,是资本在愚弄这些可怜的人,他们想活,他们想生活的更好,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技能,他们只能在这种资本家训狗式的规则下苟且,生活的无奈让他们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和小丑。我看到这样的人,就算他们麻木了,认命了。我也不会嘲笑他们,我只是觉得真的很不容易。可能有人会说没技能怪他们不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人生经历,也许天生不具备这样才能,也许在正确的年龄走了弯路,并不是人人都会在最好的时间遇到并把握最好的机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很多企业家朋友在盲目照搬或者信奉外企制度和管理方式一段时间后。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东西看似好用,实则难用,甚至无用。
在上海一家德国企业,专门请我去讲《跨文化管理》,这家企业制度不可谓不完善,而他们在全球十多个国家都有分公司,他们的发展也不可谓不好。甚至他们的福利待遇,也不可为不高。但是还是头疼,中国公司的管理问题。
他们愁为什么在西方看起来那么有效果的制度和职业化管理,在中国的效果却会大打折扣。
在课程中张顾严给他们了答案。
西方企业中的个体是职业人,而中国企业中的个体则是社会人。
职业人在职场中行为是依赖于制度,而社会人没有感情的基础,是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的。因为中国更多是个重人情的社会。
所以,没有情感即无从管理
我们不妨从古今和中外一些优秀领导和企业,如何实现关注情感实现管理效果的达成,去审视和思考下我们的管理方式。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曾国藩常说驭人之策:情感第一,利益第二,约束第三。作为管理者要舍得在感情上作些投资,力求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指要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出发,既关心人的生活与工作,又关心人的成长进步,自我实现,使员工感到你是时刻关注他的,从而更加忠减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理解人是指了解人和熟悉人,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一般人的行为模式,还应根据这个模式对每个人进行研究,其关键在于沟通感情,善于发现部属的特长和技能,了解他们的真正价值所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各人安排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去。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刘备,很多人说他是哭出了天下。其实这也是一种情感管理的典型。为了实现创业团队的创建和凝聚,刘备桃园三结义,整合了关张两员猛将。而实则同桌,寝则同榻,则实现了兄弟感情的持续增进。而关张因为桃园结义也对刘备言听计从,誓死效忠。作为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刘备以摔孩子来显示他爱才胜爱子。让赵云感动不已。在招降黄盖的时候,更是动用真情,让黄盖感受知遇之恩。所以造就了刘备从织席贩履之徒到三分天下的神话。
作为成功的企业,一定不是仅仅靠制度就可以成功的,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企业,也都发现了情感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经营绩效的达成,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执行力的作用。
通用电器公司的管理经验也表明:感情管理方式创造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该公司认为情感管理由以下要素构成:理解雇员心理、培养企业大家庭氛围、公司内民主、坚持员工第一等。
文章篇幅有限,张顾严先给大家介绍几种促进员工情感投入的有效方法:
随着企业结构的日趋扁平化,张顾严相信,企业的高绩效主要源于员工的自发进取。因此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员工发挥天赋潜能,架起员工与工作团队、员工与顾客、员工与企业间的情感桥梁。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