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有的事情好坏界限难以界定,有的原则不易把握,如果运用“黄金分割”理论,处理起来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使用干部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该用,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如果以“德”为横坐标,“才”为纵坐标,组成一个坐标系,用0.5这个值表示平均水平,那么0.382和0.618是平均水平的边界值,正向达到或超越0.618的为“优”,负向达到或低于0.382的为“劣”。
那么,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德才均达到或超越0.618的为优秀干部,这样的干部应提拔使用或破格重用;对德高(超过0.618)才浅(低于0.5)者,可以培养使用;对才高(超越0.618)德浅(低于0.5)者,要限制使用;对德才俱欠者(均达不到0.382),坚决不用。也就是“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不予使用。这里,0.382和0.618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值,相当于38.2%的反对票和61.8%的赞成票。
对于普通员工的使用又可以运用另一个评价体系,将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作为评价标准,对能力极强、工作态度极好的奇才,要重点使用;对能力极强,但工作态度中等的优才、专才,要尽可能多用;对能力极强,但工作态度极差的,要谨慎使用,因为责任心不强可能酿成大祸;对能力中等,但工作态度极佳的,要宣扬表彰,树为正面典型;对于能力一般,工作态度极差的,要批评教育,正确引导;对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都差的要惩戒、诫勉。黄金分割点为领导者提供了参考的依据,这里的0.382和0.618是一个程度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数量关系。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用人的技巧和规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汉高祖刘邦。相传高祖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他说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够用他们才能够成功;而项羽虽有范曾,却不能为己所用,所以失败。
高明的领导者总是抓住人性的优点,摸透人性的弱点,巧妙地加以引导和使用,进而使下属忠心耿耿地为你的事业服务。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着眼于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当领导的,若求全责备,对下属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巨大的压抑之下,就会人心离散。而只有用其所长,各得其所,大家才能心情舒畅,团队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首先,要能够发现下属的长处。员工的长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你去发现,这是用人所长的前提。有几个方法可供参考:借助素质测评的工具和方法;注意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员工,看他们什么事情干得又好又顺手,什么事情则做起来费力又没有成效;倾听员工的意见;给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来自我发现;多授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其次,量才适用,力求最佳和最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每个人的能力都呈现出一定的倾向,就是说,在一些领域能力表现突出,而在另一些领域里能力表现一般或低下。作为领导者,应该优先在人才擅长的领域内配置岗位。比如:长于空间思维能力而人际能力较差的人,适合技术性的岗位;有较强计算能力的人适合做会计、投资类工作;统筹能力强、头脑清晰的人适合做生产调度;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适合做行政、人事、营销等工作等。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