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喷我也要说一句,你们觉得他们可笑愚蠢,可是不去想想这现象的始作俑者,是资本在愚弄这些可怜的人,他们想活,他们想生活的更好,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技能,他们只能在这种资本家训狗式的规则下苟且,生活的无奈让他们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和小丑。我看到这样的人,就算他们麻木了,认命了。我也不会嘲笑他们,我只是觉得真的很不容易。可能有人会说没技能怪他们不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人生经历,也许天生不具备这样才能,也许在正确的年龄走了弯路,并不是人人都会在最好的时间遇到并把握最好的机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2012年12月,世袭登基的李健熙在阴谋、腐败、创新的褒贬声中将三星带向辉煌,现在其子李在镕已被任命为三星集团副董事长,有望子承父业。李健熙执掌三星整整二十五周年。
相比之下,曾经大红大紫的日本IT业三巨头索尼、松下、夏普市值相加仅250亿美元,离三星1800亿美元相距甚远,这是世袭制的逆袭,职业经理人成了“胆小鬼”!
1韩国没有“失去的十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不过,盛极而衰,很快日本便陷入“失去的第一个十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企业仍然找不到明路,外界开始惊呼这是“失去的二十年”。
而同样面临人口与劳动力减少的韩国,大企业表现却完全不同。仅三星一家企业,就能在芯片、手机、电视等众多领域挑战或完胜索尼、松下、夏普等组成的“日企联军”。
对此,JPMorgan证券首席日本投资战略家北野一的观点非常有趣,“因为有家族股东的存在,所以三星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仍能果断进行投资。而在日本,这种投资连理事会都无法通过的。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期间获得最大发展的三家公司日本电产、Yamada电机和家具连锁Nitori,恰巧都具有家族股东。”
2三星启示录家族传承造就“百年老店”
北野一的观点,得到了日本大学商学院EMBA课程终身正教授、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经济学系讲座教授李克的认同。“事实证明,不少家族继承制的发展的确要比职业经理人管理下的企业要好。相对于西方契约精神之下的员工,亚洲员工比较容易接受继承机制。”李克表示,过去谈到家族世袭制,往往被认为是没落的,但是近两年来,在亚洲背景下,特别是在韩国的财阀制度,比如三星的表现来看,家族传承对其发展并没有形成过多的负面效应,相反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世袭制的成功,财经作家陈伟表示赞同,“不光在韩国,日本或欧美的很多百年老店都采用世袭制,家族企业的生命力很旺盛,富不过三代只限于中国吧。”
李克认为,在做企业决策时,家族继承者往往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出发,而且继承人的魄力和领导力会超过一般职业经理人。
3扛不住压力CEO变成“胆小鬼”
一位英特尔员工表示,“都是董事会,你难以理解他们对数字的苛求,CEO是迫于财务压力的。”同样,对于惠普、诺基亚、雅虎等老牌IT公司来说,一旦业绩出现波动,CEO立刻就范,常常在决策中畏首畏尾。
与之相对应,在戴尔、高通等创始人完全掌控企业的科技公司,虽然其与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上述公司在转型、决策时,往往效率和执行力惊人。而在非IT领域,洛克菲勒、杜邦、通用电气等更是著名的家族企业,据统计,他们创造的价值占美国GDP的50%。
面对强势的资本市场和董事会,业界认为,现在CEO的胆子越来越小了,决策能力越来越被束缚。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