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百度糯米做过几天。晚上8.30上班,他们大多8点到了我8.25分到那里已经是个另类了,完了喊一小时口号玩游戏做演讲那些,下午2点上班1.30就要去到做自我总结之类的事。谁开单了有广播的,也是全体要鼓掌[笑哭]上班第三天的考试我故意搞砸了就不用去了,别提多开心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有这样一批职业经理人,他们对公司成败肩负的责任最重,与CEO的接触却恰恰最少。我所说的是一线经理人——比如生产线上的主管、公司研发团队或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客服中心的经理等。通常说来,他们在公司整个管理层中所占比例约为50%~60%,手下直接管理的员工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0%。一线经理对于公司的经营战略极为重要,因为一切战略的执行都由他们负责监督完成,他们还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反馈回路,CEO可以通过他们随时了解公司业务的最新动向。
然而,CEO们却极少把激励一线经理看做自己的分内之责。他们偶尔会在巡视基层时发表一番讲话,或者召开一两场非正式的会议,甚至采用某种形式的“走动式管理”,以便与组织的各个部分保持接触。但这都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文章,很少有人真正深入进去。
我曾经在制药行业担任CEO十多年,先后带领法玛西亚普强公司和先灵葆雅公司走出困境,大幅提高业绩。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线经理人的重要性。我拿出大量个人时间与他们进行互动,并通过这种互动来动员整个组织。我把这种工作方法称为“借力于第一线”的领导方法。
借力于第一线的领导方法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CEO付出巨大努力: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在一线经理中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将这些人作为撬动整个组织的杠杆;要熟练地选择与他们互动的最佳时机和方式,并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件事;把一线经理所面对的涉及面较窄的问题,和整个公司层面的大问题关联起来去思考。这些事情做起来虽有诸多困难,但也并非不可为。当公司领导者真正发掘出一线经理群体所蕴涵的巨大潜力,便能培育出一个适应力更强、更成功的组织。
希望借力于第一线的CEO,要从“CEO对话”开始。CEO花时间与一线经理对话与交往,这等于向后者表明:在CEO眼中,他们的工作很重要。不过,此举的真正价值是让CEO了解一线经理正在应对哪些问题。为了让CEO与一线经理之间的对话开诚布公而富于建设性,需要仔细挑选参与者的对象与人数,精心设计会议的组织与安排,并积极分享成果,落实计划跟进的行动。
与一线经理的定期互动无须成为CEO的负担,它们可以被纳入CEO现有的活动内容中。比如,很多CEO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巡视公司在全球各地的经营状况,在这一过程中,CEO应当把与一线经理之间的互动当做要务来对待。在与一线经理互动的时候,CEO必须愿意并且有能力了解业务运作中的具体细节。有时候,CEO会发现自己卷进一些似乎不值得亲自过问的事情。不要因此就置之不理,CEO必须认真对待可能有着非同一般意义的“小事”。
借力于第一线来领导公司的CEO,要精于判断在哪些时段或哪些情况下,某一部分一线经理会更重要,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把来自基层的声音纳入高管层的决策过程,确保那些负责决策的高管能够听到来自一线的声音。另外,为了充分激发一线经理内心的潜能和干劲,CEO要倡导和激励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拥有使命感。
需要注意的是,CEO在向一线经理授权时,不要削弱中层管理者的权力。CEO必须小心保持平衡,确保自己的行动不会造成组织的正规指挥系统失灵。CEO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都知道:一线经理是企业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除了CEO以外,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支持,向他们学习。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