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冒失:公司治理中的领导力

[复制链接]
查看: 690|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0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多数聚焦于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之间三个层次关系的本质。在董事会的“隔断”作用下,股东跟管理层之间缺乏沟通。价值创造过程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是关于企业本身的内部治理:大企业的经营危机往往出自内部治理,治理危机往往与大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有关。在缺乏股东价值导向的情形,许多大公司的高层经理人习惯于把投资者的资本看作是“免费”的物品。

自上而下。开始的时候,治理机制内企业对金融机构的密切的长期依赖关系和大股东对多数企业的交叉控股形成的关系治理降低了代理成本并更有效地监督经理人。根据这种观点,更换业绩不良的经理的成本较低,因为银行和大股东有力量推动必需的变化。代价巨大的敌意收购或代理权争斗都可避免。而且,企业战略目标不是短期收益,因此能更好地投资于可带来长期收益的项目。银行和大股东都拥有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强大的运用这些信息的力量。因此,按照这个说法,处于增值中的长期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当公司股票表现不佳时,经理人可能被解雇。事实上,经理人在亏损年度被解雇的可能性大约是在盈利年度的两倍。外部董事的任命数量还随着关系的紧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比如,附属于银行或者大股东的外部董事任命将随着企业在该银行借款金额的增加而增加;法人董事的任命将随着(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的提升而增加,并且还随着公司集团的扩大而增加。随着外部经理人的增加,银行和大股东从控股扩大到控制企业内部治理。

在新任经理人的支持下,银行和大股东可能获得了异常高的手续费或利息。作为互惠,银行同意帮助业绩不良并陷于金融困境的经理人(及其公司),甚至在这么做无效的时候还是如此,从而形成了一种治理关系。这种关系治理起了一种“保障”作用:外部人的出现向供应商、客户或其他关系方表明,银行或集团公司将支持从而保障外部人前往任职的那些企业。

有趣的是,这时候当销售增长不佳时,经理人似乎没有受到糟糕的销售业绩的影响。并且,相对于股票表现和盈利而言,销售增长显得更不重要。也就是说,决定经理人仕途的是EPS(每股收益),而不是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额。

经理人通过非相关多元化的收购来增强对企业的控制力和职位的稳定性,其中解释来自他们增加了的“管理”收益报告的能力,继而融资能力。比如,购买那些换股(stock-for-stockexchanges)过程中具有较低市盈率(P/E比例)的公司时,自动放大报告的EPS,这是纯粹的会计技巧。在某种程度上,一个非相关的资产组合能够为整个企业带来的变化很少,但是能使收益报告顺利通过,来忽悠外部投资者。

这种以EPS为基础的控制结构的致命缺陷,就是自上而下。它拒绝授权给部门经理们。这种基层“缺乏所有权”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让部门经理人感到他们的角色只是为股东打工。这就等于作为公司基础的这些主要以经营利润为目的的经营单位,有被评估的份,但没有权利去关注实现利润所要求的投资情况。

自下而上的参与。多元化的集团企业正被那些业务更集中的竞争对手们从容地分割并取而代之;这种局面下,人们发现集团整体价值小于各个子公司和部门价值的总和。在这些活动范围的每一部分-私有部门、公共部门或者非营利组织-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推动着一场权力下放的运动。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23: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0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创新的关键是管理好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战略和创新需求。任何企业的时间和资源都很有限,一定要在管理过去的产品和流程,现今的运营需求,以及开创将来市场的新产品和模式三者之间找到战略均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团队的成员通过担负责任来促进彼此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尊重,并对别人的表现抱有较高的期待。虽然听起来缺乏理论依据,但实际上,要保持团队高效率地工作,最有效方式就是同事间相互施加压力。这样做有许多好处,例如不再需要那么多绩效管理及改进计划等过度形式主义的措施。害怕辜负同事的期望,这比任何规定和制度都更能够促使成员们努力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4: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是竞争中的决胜因素,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大量准确的管理知识储备是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有了管理,组织和个人才有效能,唯有通过管理,智慧、才华、天赋、学识才能诞生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