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喷我也要说一句,你们觉得他们可笑愚蠢,可是不去想想这现象的始作俑者,是资本在愚弄这些可怜的人,他们想活,他们想生活的更好,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过硬的技能,他们只能在这种资本家训狗式的规则下苟且,生活的无奈让他们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和小丑。我看到这样的人,就算他们麻木了,认命了。我也不会嘲笑他们,我只是觉得真的很不容易。可能有人会说没技能怪他们不努力,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人生经历,也许天生不具备这样才能,也许在正确的年龄走了弯路,并不是人人都会在最好的时间遇到并把握最好的机会。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在1986年之前,政府对公众信息获取基本是系统内部的自上而下,1986年之后,政府开始利用内部系统或半官方机构进行民意测验,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少数经济与人事改革政策。真正开始引入外部第三方咨询机构介入政府公共事务工作是在1992年,这也是
我做营销25年,这25年中有许多经历和感受,其中之一就是营销是残废的,因为很多人把营销等同于了广告,而当营销等于广告时,它基本上等同于残废。
事实上,营销的本质是卖给一群人东西,而自古以来卖东西卖得最好的,不是道理讲得最清楚的,而是最不清楚的。比如有一年流行色是紫色,但很少有人能说清为什么是紫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营销就是一个制造群众的艺术,这本身就非常无厘头。
营销的第一步是产品 过去我们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营销首先都是广告人和媒体人在讲,把一个东西讲得跟花一样,讲怎样把一个不怎么好的东西卖出去,但这些显然不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
而今天的互联网颠覆了这些,带来了非传统的营销。非传统营销是什么?就是卖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东西。在座各位知道大象套套和传统套套有什么不同吗?大象套套里有两个阄,一个阄是动作,另外一个是部位,两个人在一起甩色子,甩到什么就是什么,这就叫做前戏,前戏在过去只是一个传说,大象套套帮你完成了前戏,这就是产品。大象套套另一个很重要的是湿巾,用来后戏,而前戏加后戏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链,这才是营销的第一步。 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好的产品会被购买、被追求、被想象的时代,只要你能设计出一个好的产品,都能做出一个巨大的市场。
我举个小例子,在座很多人手机上都有美图秀秀,它的技术水平很高吗?不高。它就是一个帮你把手机上拍的照片变成一个图片合集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技术低到懂计算机的人不屑去做,但不懂计算机的人却不会做。而当人们有这个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寻求这种产品,这就是产品设计的来源。 在今天这么一个讲究生活的时代,讲到营销,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小小的机会,都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市场,我把这个市场叫微巨现象,微小的市场产生巨大的效果。 互联网是屌丝媒体 同时,这样一个属于产品的时代也给营销带来了2个重要的改变。首先,今天已经没有傻逼了,消费者早已实现了信息对称,如今任何东西都可以查询、搜索,可以知道那玩意到底是什么,所以无论是通过广告还是通过互联网,都蒙不了人了,骗子时代的营销家完蛋了。
第二,如今人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但同时,借助于知识的形态也正在改变。人们不希望通过阅读艰深的文字去理解世界,不希望通过晦涩难懂的语言去理解世界,很多营销人讲了很多不明觉厉的话,但不明所以的东西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市场的。 互联网的时代需要的是直接的表达。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马佳佳、谈论大象套套。他们是干嘛的?卖套套的。但事实上可能很少人知道中国最大的套套公司是青岛双碟,因为卖套套的人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但如果一个卖套套的人只卖了一点套套就站出来说“我是卖套套的”,那他就火了。为啥?因为他敢大胆直接的告诉你:我是卖套套的。 过去60后买套套都不直接说买套套,而是提前一站下车说去洗个脚;70后进了套套店了还说“有没有止咳糖浆”;80后买套套,指着套套说:买这个;90后说:有套套吗?而90后卖套套的就像卖菜的一样:我是卖套套的。而古代以来,卖菜卖得好的都是喊得响的人。 互联网时代,营销成本很高,但反过来说,如果买东西的成本很高,那谁还会买你呢。因此你要表达得直接、犀利,人家才会听、才会买。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模式是颠覆性的。尽管70后是做互联网做得最好的一代,但在互联网表述上他们并不擅长,而90后才是最好的一代。因为在这个什么都可以放上网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就是你说得明明白白。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很多人不知道“屌”这个字怎么写,而到了90后的时代,人们终于知道了,甚至成为屌丝才是光荣的。 所以互联网是屌丝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你要是装,屌丝就不明白。对于屌丝来说,140个字太多了,屌丝只说两个字:威武,一个字:赞,甚至啥都不说,纯围观。可以看到在微博微信上,热闹的往往都是60后70后,默默围观却真正掏钱的是80后90后。也就是说80后90后才是真正行动的一代,从这个角度来说,60后70后都是意淫一代,80后是口淫一代,90后是手淫一代。所谓迭代就是这样,Learning By Doing,然后你才会改变。 总结一下,互联网思维变成互联网行为,以及互联网营销关键是什么?屌丝成为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群。 时间红利是网络传播的关键 今天在网络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卖出去,但很重要的是,人家为什么会买你?我们调查发现,消费者很烦直接的广告,但我们还发现,如果你给消费者分享信息,他们还是很愿意分享。 所以在网络世界的传播过程中,有意思的东西、有价值的信息才会有人传播,时间红利是网络世界的关键。时间红利就是你生产了与众不同的东西,同时还能把它们转化成为人们广为众知的利益,这意味着,你能够利用原来的社会网络去传播你的信息。 这些调查显示出在信息传播的最初,不是面向陌生人。马佳佳是因为参加中欧创业营,通过中欧创业营到中欧EMBA,再从中欧EMBA而被其他企业员工所知,最终传到了整个社会,人们得以知道了马佳佳这个人。 设计>广告 我们突破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方法是设计。今天的人们越来越讲究,我们如果能够在一个小小产品的设计之初,就专注于“讲究”,由过去的一个产品,转变为一个服务过程,再把这个服务过程全面产品化以影响人们,让人觉得这个产品的确不同寻常。 之后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跟客户互动,通过互动加以完善,让一个单一的产品也能运行着互联网的思维。这就好比青岛双碟和大象,尽管套套本身是同质的,但在服务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最后我要说:营销已经到了一个把4个P全部做起来的时代,而其中设计比广告更重要。日本1970进入服务革命时,日本的设计界扮演了营销革命最关键的环节。日本的再设计、重设计才是启动日本服务革命的关键。 而今天的互联网使得我们有可能把这4个P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充分整合,从而形成一场强有力的服务革命,因此,做营销的人如果只是做广告,不能把4个P利用互联网的形式有效地整合起来,那么我们很可能只学会了互联网的皮毛,而不能得营销的精髓。
本文根据录音资料整理,摘选自讲者在『2014年3月27日梅花网开放日——营销年度价值演讲』上的主题演讲。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我的个人理解,是把公司从各个方面做的更专业。大家知道,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都在向日本老板取经,学习什么呢?日本的员工很大部分都会在一家公司一直做到退休。中国老板都想知道日本的经营者们是如何把企业做到如此有员工归属感的。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如果仅按照工资高、公司规模大这样的普通标准来看的话,那日本的企业岂不个个是丰田、索尼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经营,这当中自然也包括对员工薪酬、福利、工作专业度匹配等等方面的建设。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做起的。正如同年轻人不能只追求高工资而不合理规划职业道路一样,小企业的经营者也不能只把效益当做唯一标准,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合理运营,完善制度上。当一切都努力做到最好时,企业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长久经营、人员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