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找到一个化妆品行业的,结果到了就是大清早的在那里放着很嗨的音乐,一伙人排着队,搞得像传销,我们是第一天来的,所以没进去,结束完以后由老员工带我们去试岗,结果就是背着一书包的产品去挨家挨户去推销,我中午吃饭直接就跑路,问了一下,基本都是18岁左右的,16都有!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近来,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巨头“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发起的价格补贴大战,给全国一、二线城市市民带来了用移动终端打车的时尚体验和“天上掉馅饼”般的实惠。同时,原本宁静的市场被打车软件打破,不用打车软件者和老人打车难、司机边开车边操作手机导致事
近来,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巨头“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发起的价格补贴大战,给全国一、二线城市市民带来了用移动终端打车的时尚体验和“天上掉馅饼”般的实惠。同时,原本宁静的市场被打车软件打破,不用打车软件者和老人打车难、司机边开车边操作手机导致事故、拒载等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利益驱使用户群暴增,真正达到用户沉淀难度大
前段时间,为了吸引用户,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发动了疯狂的补贴战,两巨头共“烧掉”了15亿元。其中,在福州市场,高峰期每天两款打车软件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总计约100万元左右,截至目前,两款软件在福州已经“烧掉”了上千万元。然而,自本月初两款打车软件同步降低补贴额之后,其“后遗症”立即显现出来。本来,打车软件进行疯狂补贴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然而从这段时间的情况看,一些福州乘客在不能顺利获得高额补贴后,开始“抛弃”打车软件。
原意为方便打车,却演变为“打车难”
随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的使用,街头招手打车越来越难,笔者今天早上上班特意没用打车软件,看看招手打车是什么情况,结果打了将近二十分钟,看着各种空车在眼前“绝情”而去,最后还是在一个司机师傅的招呼下,和一位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拼了车。
打车软件走入畸径,阿米巴能拯救它的未来吗?
可以说,打车软件的受捧,完全是移动互联网营销高速发展的缩影;而引发“打车大战”的两大主角:嘀嘀打车&快的打车,背后的腾讯集团&阿里巴巴集团更堪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绝对巨头,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场“打车大战”也就是两大集团的市场掠夺战。无可否认,移动互联网将是互联网领域未来10年的一块大蛋糕,高速的发展总是利&弊相随,如今的“打车大战”也印证了这一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1984年稻盛和夫创办KDDI时,他也曾有过困惑。当1983年日本放开通信市场后,稻盛和夫也看到了电信在未来30年的巨大发展潜力,于是决心进军通信市场。
但问题在于,1983年间,日本通信市场处于NTT公司垄断之下。NTT年销售额高达4万亿日元,员工人数超过33万,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寡头企业。而京瓷公司虽然发展迅猛,但在1983年的时候,年销售额只不过2200亿元,员工也只有区区1万人,与电电公社相差甚远。所以在稻盛和夫在向董事会呈报时,理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董事会的抵制。
虽然没有得到董事会的全力支持,稻盛和夫并没有泄气,一直在为进入通信市场努力。据他在自传中回忆,面对如此宏大的事业,他也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每天临睡前,稻盛都会一再质问自己:
是否动机至善,了无私心?
这一举动是否哗众取宠?
是否有想要流芳百世的私心杂念?
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否纯净?
通过审视和拷问自己的内心,稻盛和夫得出结论:我确认自己为社会、为世人愿意鞠躬尽瘁的志向并没有动摇,因此最终决定进入通信领域。当董事会最终通过参与通信事业的决议后,稻盛和夫突然走到会议桌前,跪下以头点地,诚恳地说:“拜托大家了!”彰显其无私的经营理念。
稻盛和夫凭借“降低国民通讯费用”的经营宗旨创办KDDI,事实上他在经营过程中也坚守他的原则。当时,NTT占据全日本的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堪称日本电信市场的航空母舰,KDDI也只是初上航道的小战舰。尽管稻盛和夫身后是京瓷集团及稻盛财团的支撑,更有索尼的盛田昭夫等知名经营者的支持,但面对一个市场巨人,就算连如何生存也是一个大问题。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4万亿日元的压力面前,稻盛和夫并没有自乱阵脚,更主动让出了全国市场的核心区域,专心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的二、三级市场;需要知道,当时一线城市消费力占据全国市场的60%以上。为何稻盛和夫会采用这样的经营战略呢?
20多年后,他在《活法》一书中表达了当时的想法:“创办KDDI的宗旨,是为了‘降低国民通讯费用’,企业追求盈利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想单纯为了盈利而搞乱市场,所以我们权衡了利益关系,还是以国民的利益为经营的目标...”
“近年,日本很多企业仿效我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其中阿米巴经营思维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利他’,我始终坚信为人来创造价值,才是经营的真谛!”
阿米巴经营思维给予“打车大战”的启示
如今,“打车大战”已经成为弦上之箭、出鞘之剑,一发不可收拾。但烽烟过后,究竟是又一个寡头出世呢?还是为国民开创移动营销的光明前路呢?我们暂时还无法猜想,只是笔者认为,与其不死不休,何不互相扶持?目前中国移动营销市场的发展已经落后发达国家将近10年的差距,究竟我们要赢得未来,还是杀死未来,值得巨头们深思...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