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编者按:本文作者 Tomasz Tunguz 是红点投资公司(RedpointVentures)的合伙人。
价格。世界上还有任何比“价格”一词更具魔力的吗?有比“你是如何设定价格策略的?”这个问题更能增强自信的吗?很多时候,创业公司会重复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如果其他人都按座位收费,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正确的思维过程吗?
MadhavanRamanujam是一名定价专家。他是著名的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曾说过创业公司应该选择的定价策略只有三种:收入最大化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吸脂定价策略(高价定价策略)。这三种策略所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收入增长、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大化。
收入最大化策略(收入增长)—短期使收入增长最大化。创业公司对不同顾客付费的意愿不是特别清楚,公司应该使用收入最大化策略,理想情况下,短期的价格和长期的价格一致。很多中端市场的软件公司定价的目标就是让收入最大化,争取在每一次销售中都能卖出最高的价格。
渗透定价策略(市场份额)—产品定价较低,赢得占绝对地位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定价策略。较低的价格可以让市场接纳的阻力降到最低,并快速增长,当市场已经广泛接纳以后,再转移到高端市场。渗透定价策略会导致圈地-扩张的销售策略。Expensify、Netsuite、NewRelic和Slack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渗透定价策略把市场份额放在第一位。
吸脂定价策略(利润最大化)—一开始采取高定价,然后有条不紊地以低价向低消费人群销售更多产品。吸脂定价策略在消费硬件行业比较常用。苹果的最新款iPhone价格较高,然后以低价回收旧版本的iPhone,卖给不同的用户。Madhavan指出,史蒂夫·乔布斯不仅是一个产品天才,也是一个定价天才。由于他能将自己的这两种天赋结合在一起,苹果公司每季度的销售利润都会打破记录。
吸脂定价策略在软件行业不常见,因为有些公司发布的产品会被最富经验的用户接受(正是这些愿意付费的用户贡献了最多的利润)。当然也有些例外,如甲骨文的数据库、Tanium的安全产品、Workday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创业公司的定价策略应该明确。确定自己应该使用哪种策略,并配合销售、营销、产品和工程计划。Madhavan建议让执行团队进行投票,确定收入增长、数量增长、利润和市场份额的优先级,确保公司的定价策略与团队的目标一致。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