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谈论:资本寒冬下创业公司逆袭的6个法则

[复制链接]
查看: 945|回复: 5
发表于 2021-8-7 1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1.六个法则

我想对于创业者来说,大风险往往意味着大机会,在寒冬的背景下,用户需求依然存在,好的产品就算在寒冬中也可以健康发展。历史上伟大的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往往都是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凛冬的机会,一路逆袭而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尊重一些法则。

法则一:关注销售总监;

如果这个人找错了,一进一出浪费的是一年,对于处在寒冬之中的创业公司来说是很要命的事情。一般很多的互联网公司是产品导向的,创始人还是产品和技术出身的多,在销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创业公司招这个销售人才的时候,要花所有的精力去摸清楚,他是不是适合这个公司,因为你招了他,你就要相信他招的团队,你需要大概半年左右才能看出来这个人的执行力怎么样,执行得不好就要把他换掉。

法则二:高效准确地把握融资的结构;

高效准确把握融资结构,如果是有条件的,很多家对你感兴趣,你对投资人也要做非常严谨的尽职调查,要求过桥贷款。经纬投了300多家公司,某种程度上我们像大数据平台,任何一个时间,我大概能敏锐的感觉到每一个VC公司内部的风格变化,跟投资的策略的变化,他们信誉的加强还是降低。

这边我不提名字,但是有一些VC承诺给过桥贷款,借着VIE的结构,大概三到五个月的时间观察数据,当成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意思?他会很容易的答应跟你签条款,给你过桥贷款,看你数据,数据不好三四个月就不投了,如果有别人投,要把钱还了,别人不投这个钱当成可转贷款,或者挂在账上。

有一些基金用这种办法拿下了一些公司,所以你要小心,特别是有选择的公司要小心,怎么小心呢,这就是跟你们之前投资人的沟通,因为不但可以拿过桥贷款,同时可以要求一些条款,更加加强对自己的保护。

法则三:做好「过冬」的财务准备;

最保守的财务计算,最激进的花费,看一下自己有多长时间的发展。我看好中国移动互联网,我认为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但这并不代表中间没有起伏,资本寒冬的来临会让很多创业者拿到钱的概率变低,这其中的过程也会更加痛苦。

已经融到很多钱的,但每个月花钱金额比较大的公司也要特别小心。冰天雪地里面高速地开车,如果踩刹车慢下来是需要一段距离的,而且很可能还会出现打滑或漂移的情况。

有很多家公司每个月的月花费都是三五百万美金,都是在抢市场、抢用户。我经常提醒他们CEO,我说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打法,我是认的,但是要稍微小心一点。

一旦遇到资本寒冬,你们要踩刹车,本来一个月花300万美金的,如果踩刹车,员工末位淘汰,让一个人走,当月的花费可能跳到五六百万美金,因为员工遣散需要费用,所以花钱要谨慎,特别是融了很多钱的公司也要小心。因为刹车是需要时间的。

法则四:巩固董事会席位,捍卫投票权;

资本寒冬的情况下公司的CEO还是需要比较专制的,能控制公司发展方向的。有可能作为投资人说这个事情有点奇怪,但我认为任何一个创业公司的成功,95%靠创业团队,5%是投资人,我们投资人只是赌对了人坐一个顺风车,中间阶段性地帮关键的忙,比如融资,资本运作,关键人员招聘的出谋划策、政府公关……

但再怎么样,还是要看创业团队,所以我还是建议所有的创业团队,不管是不是寒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巩固自己的董事会席位,抓住投票权,有任何异议的时候,公司能够完全的按照创始人,创业团队的方向思考和发展。

法则五:确保全公司上下都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确保公司上下都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一天,逆境来临公司会做什么。CEO说话要特别的小心,说到什么要做到什么。另外任何一个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都需要末位淘汰,这是非常健康的制度,也可以非常有利地帮助到公司抵抗寒冬,保证一个公司的健康人员的结构。任何公司都需要10%到15%的末位淘汰。

寒冬不是坏事,如果市场地位较好的公司,碰到了融资的寒冬,可以考虑用自己的市场的地位,自己手上的现金做一些整合,做一些兼并,可以让自己走得更快一点。这方面我认为可能不适合很多的创业公司,但是适合这里面拿到钱,发展很好的优秀公司。

法则六:不要过分纠结估值,多拿钱;

很多人说我刚刚融到钱,现在还有投资人找我,我应该怎么做?

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说你想一下,一年之后,你自己期待的估值是多少,我举个具体例子,用数字来说可能简单一点,这轮融完是2000美金的估值,账上大概有了500万美金,够你发展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有VC不停地找你,这是少数了,但是也要说一下,很可能创业公司是非常优质的,说应该不应该拿他们的钱。

我会问说一年之后自己期待的估值是多少,算了一下是6000万美金,我说好,如果那个时候你期待6000万美金,假设你的数据可以做到,如果现在有VC找你,你就6000万美金乘0.7,如果有人给你4000万美金就可以拿,而且是不折腾的VC,多一点钱,稍微稀释一些股份可以帮你在恶劣的环境中打仗的时候更加凶悍。

2.所谓的泡沫

所谓的泡沫,是融资的泡沫。LP因为从科技等新兴产业的股票上的回报赚了很多钱。LP投资VC和PE的比率一般是固定的,5%到15%,比如说LP有100块钱,本来是要放在基金,VC和PE是10块钱,因为两三年他们自己的规模从100到300块,注定他们在VC和PE的投资要加大3倍,那个时候他们想要加快对VC、PE的投资。

但我们自己有融资结构,三年或者是三年半融一次,我们的融资速度就是这样,基金规模没有很大,导致他们想投一些新的基金,或经常会督促我们,是不是要变得更快。这么多的钱涌入基金必然会加快速度,导致一级市场的竞争非常得凶悍。所有的资金都想聚焦在优质的公司,优质公司的估值会涨得很高,平均估值从ABC轮,跟以前平均的常态相比都应该是涨了3倍左右。

3最好的时代

1)、我们仍然坚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由出口向生产向消费+服务转型,我们极度看好中国经济的转型,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机会;

2)、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公司在中国GDP的占比会越来越大,以后50亿到100亿美金上市公司的退出会是常态;

3)、我不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而是颠覆,恰恰是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变成像器官一样,导致有机会颠覆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如果任何一家企业不拥抱移动互联网可能是等死;

4)、我坚信未来——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更多的创新将源于中国,现在我们已经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我觉得也会看到移动互联网上更多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将会领先于美国和日本;

5)、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会在国内上市。我自己认为在未来的五到七年,我们经纬的退出,或者是经纬在移动互联网的退出,大于50%会来自于A股市场,所以我们在加大人民币的投资,我觉得未来会有一系列优质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A股上市;

6)、优秀的创业者会得到更加系统性和完整的帮忙,投资机构之间的品牌差距会加大,更多的优质项目和优质的创业者会向一线的投资机构靠拢。一线的投资机构,有品牌的投资机构就是12家左右,这些品牌基金会因为他们的成功退出,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给创业者的帮助,而跟其他的基金拉开距离。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1 18: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家的孩子不愿继承家业,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很好的技术工老师傅,他虽然不是你的家里人,但你企业里的人,对企业非常了解,他们有理论和实践加上在企业干了很长时间,多易他们是理想的传承人。所以你要好好对待员工,帮助他们进修,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对身份的认同感与企业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07: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自己的亲友圈子,拥有的是整个团队的圈子;缩小了亲友的圈子,放大的是团队的圈子。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7 03: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铸造实业,也铸造精神,当代的企业家,应该转型为社会企业家,肩负新时代的社会使命,推动行业发展,服务社会进步,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融入国家建设。社会企业家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更大的国家使命和国家责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07: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质量提升的三个标准,第一,产业要有正能量,为国家、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第二,企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专业主义的创新来营造企业的未来。第三,企业的信誉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不是今年赚了钱,企业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5 15: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有一个使命,我们必须重塑传统文化,强调新的儒学精神,树立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新的文明礼仪形象,中国梦中国不仅仅成为经济大国,还要成为科技大国、军事大国,文明礼仪大国、世界文化大国,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受到世界尊重,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应有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