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666、锥子脸、小礼物、法拉利......以及东北大碴子味儿的口音,也许是你对映客APP的第一印象。 
 
而在近日,这家有着亿级注册用户的直播平台,以60亿元的身价,卖身上市公司宣亚国际(300612.SZ)。 
 
相关公告显示,2016年,蜜莱坞(映客运营主体)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151倍,净利润更是暴增480倍,达到4.8亿元。 
 
不过,如此靓丽的财务数据,不由得让人想到另一家以直播为主业的公司——陌陌(MOMO.O)。 
 
8月22日,陌陌2季报公布,营收、净利同比增长皆在200%以上,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股价单日20%的跌幅。 
 
究其原因,在于仔细剖析陌陌的财报发现,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其似乎已经触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 
 
我们注意到,相比之下,映客的成长危机,可能来得还要更早一些。 
 
青年映客 
 
——两年百倍狂飙路 
 
映客的运营主体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时至今日,刚刚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来,站在了直播行业风口的映客,成长速度,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数据显示,2015年,其营业收入不到3000万元,净利润更是只有少得可怜的98万元。 
 
不过,仅仅一年后,映客即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实现净利润4.8亿元,分别暴增151倍与480倍。 
 
财务数据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公司在直播领域不断地攻城略地。截至2017年第1季度末,映客移动直播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6亿。 
 
且据广发证券研报显示,与斗鱼、虎牙、花椒等平台相比,映客月活跃用户遥遥领先,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研报同时分析,得益于注重素人的运营模式,与其它平台动辄千万签约主播的模式相比,映客极少签约主播且签约底薪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帮助映客,成为了直播领域为数不多的盈利公司。 
 
财务及运营领域的遥遥领先,使得映客一直以来,亦颇受资本的青睐。 
 
可以看到,其投资方组成,可谓阵容强大,不仅包括赛富亚洲基金、金沙江创投、紫辉创投、光信资本,以及著名投资人朱啸虎等,上市公司昆仑万维(300418.SZ)也参与其中。 
 
更有意思的是,对映客的投资,也被朱啸虎、周亚辉等人视作自己的经典项目。 
 
“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失败上的机会,让映客功成名就”,在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朱啸虎曾如是评价。 
 
再加上刚刚与宣亚国际达成的交易,虽然名为卖身,但“借壳”的猜测不绝于耳。 
 
毫无疑问,当下的映客有着诸多光环加身,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只是,自2016年,直播行业大退潮之后,刚刚步入青年的映客,所需要面对的危机,不容小觑。 
 
天花板渐现 
 
——盛况之下,隐患暗藏 
 
关于此次收购,很多人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2016年7月,昆仑万维以2.1亿元的价格出售映客3%股权,以此计算,估值70亿元;一年之后,变成了60亿元。 
 
对于为何进行此次收购,以及价格的确定,宣亚国际表示,借助映客直播的平台,可以将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商升级为媒体主,提升上市公司在整合营销传播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强化生态系各主体的竞争优势。 
 
估值10亿元的降幅,并不算高,但所谓魔鬼藏在细节,进一步剖析映客的财务状况,真的如表面上,那么乐观吗? 
 
不可否认的是,2016年的映客在飞速狂奔,然而,2017年,“映客速度”却似乎戛然而止。 
 
上图为映客营收状况 
 
上图为映客未来预估营收状况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2017年1季度已经取得的营收,还是对未来的预估,百倍的增长速度已然不可复制,其中,2017年预估营收,甚至出现了同比下降。 
 
更加重要的是,在营收增长失去动力的同时,成本依旧高企。 
 
2016年,映客用28亿元经营成本换来了43亿元营收;但2017年第一季度,砸下的6.2亿元,却只能看看保持住市场。不难看出,直播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边际成本大幅增加。 
 
也就是说,烧钱换市场的方法,已经不奏效了。 
 
这对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众所周知,在没有取得垄断性的门槛之前,保持增长,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正如富途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的,作为互联网公司,决定其价值的,并不是目前赚多少钱,而是未来的赚钱能力和增速,才能体现该公司的行业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2季度,在取得营收、净利双双同比增长200%以上的情况下,陌陌股价竟暴跌20%的原因。因为环比来看,天花板已现。 
 
回到映客上来,虽然拥有16460万注册用户,平均月活用户达2500万人,不过,其也并非行业龙头。 
 
根据猎豹智库的2017一季度中国直播类App排行榜,映客已经从第一名跌至第四名,排在虎牙、YY和斗鱼后面;易观的搜索指数分布图也反映了映客直播热度的削减。 
 
上图来自易观《中国移动直播市场第一季度分析》 
 
另外,对比陌陌高达9130万的月活跃用户,映客在在留存用户以及让用户保持活跃这一方面并不十分出色,并且易观的数据显示,目前用户在直播平台上的使用时长整体成下降趋势。 
 
直播作为一种粉丝经济,大部分直播平台都会选择斥巨资签约头部主播增强粘性,不过映客直播不走平常路,以“素人”直播闻名,这自然能够控制成本,但剑刃必有两面: 
 
“没有吸引人的主播,为什么要看呢?”直播行业从业人士徐梦璐向记者如是表示。 
 
转型艰难 
 
——映客的背后,缺乏巨头 
 
虽然处于直播业的第一阵营,但阿里、京东、聚美的前车之鉴已经告诉我们,互联网行业,第一阵营远远不够,还要做第一阵营里的头部。 
 
徐梦璐向记者分析,洗牌加速后,直播行业出现新兴平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寡头竞争”将会出现,这个阶段,各个直播平台怎么选择赛道直接关系到这一轮比赛的结果,要么淘汰出局,要么率先出招。 
 
很显然,与单季度营收20亿元的陌陌相比,映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赶。 
 
那么,映客的后发优势,到底如何呢? 
 
最基本的,自然是流量。 
 
为此,行业平台纷纷选择了抱大腿之路,其中,斗鱼、快手等背后有着腾讯,花椒后面站着360、天鸽,淘宝直播自然是阿里的亲儿子,而映客的投资者,更为其在流量上提供的战略帮助并不明显。 
 
实事求是地讲,映客在成立两年的时间内,体现出了惊人的强大战斗力,但孤身一人的下半场,未必轻松。 
 
除此之外,跨界合作,同样是直播平台试图从红海突围的另一选择。 
 
其中,微博、陌陌依靠其弱关系切入“社交+直播”,淘宝直播背靠阿里进入“电商+直播”,斗鱼联合去哪儿、花椒搭上途牛,掀起“旅游+直播”,不跨个界,都不好意思叫直播。 
 
而映客此次卖身的宣亚国际,主营业务为数字营销。 
 
诚然,拿下映客后,的确可以提升宣亚国际在整合营销传播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但对还在成长之中的映客呢?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与映客取得了联系,不过截至发稿,没有取得回复。 
 
而徐梦璐分析,此次动作对映客最大的好处在于,将从某种程度上,成为A股直播平台第一股,融资渠道的扩充,可以让其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 
 
直播平台行业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