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惊喜: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做好运营?

[复制链接]
查看: 2326|回复: 5
发表于 2021-8-7 13: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运营?」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在我对你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很难说你是否适合做运营。

我认为只要智力正常的人,不分内向外向,不论学识寡多,都可以做运营这份工作。

只是有的人能做得更差,有的人做得更好,有的人能够做到顶尖。

01.谁能成为最顶尖的运营

有人问我,你喜欢招什么样的人?

不同的人招人需求不同,喜欢招人的类型也很不同。

有多人说喜欢招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有的人喜欢擅长数据分析的,有的人喜欢会写文案的,有的人要执行力超强,有的喜欢有很强的用户思维。

而我最喜欢的,是招有潜质的。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Leader,我在招人用人的时候更倾向于,与人群当中最优秀的1%一起工作。

我相信这些最优秀的人,他们一个人的效能是远超过一个普通人。

我会发现除了那些非常高级的运营岗位,对一些运营经验和技能有特别硬性的要求之外。

对于刚工作经验不到1年的人来说,潜质更能影响他未来能否做得更好。

具体是什么潜质呢?

能够成为最顶级运营的潜质,包括了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意识、深入洞察的思考习惯、用户思维的视角等。

为什么是潜质而不是能力呢?

其实能力都是可以在入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可以提高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新人来说,他们本身需要掌握的技能就不会太难,是可以通过入职后上手工作快速学习的。

比如我要招聘一个新媒体运营的人员,有个会使用微信排版工具的人和另一个完全不会使用的人相比,他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因为使用排版工具可能只需要找一篇如何排版的教程文章,给他花一个小时学习,就基本能够掌握基础的排版技能。

所以在一些新人技能上的差距,其实是相差不太大的。

这时候我们更愿意考察的是,这些人入职三个月后、半年后,谁更有可能把新媒体运营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那么这个关键就是潜质。

我发现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但潜质几乎很难改变。

所以选到一个没有能力基础却有优秀潜质的人,远比招到具有一定基础能力但潜质一般的人,会更有价值的多。

因此,我招人的时候,更爱招有潜质的同学。

02.如何发现潜质的人?

所谓的潜质就是潜藏在表面下的特质,要怎么样识别和判断出来呢?怎样看自己是否具有运营的优秀潜质呢?

我通常会面问面试者这样一个问题——

「你做过哪些别人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些事情不需要和运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为什么我会喜欢问这个问题呢?

因为我认为如果过去能够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代表着他一定有不简单的思维或者能力,这就是一种特别的潜质。

有个同学之前在我的朋友圈里留言,他曾经进入传销组织当卧底,最终被人拿钱送走。代表这个人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实现这样的结果,而这些能力对于做好运营,就是很好的潜质。

有个人曾经坚持6年夜跑、8年写日记总结反思,代表这个人有非常强的恒心与执行力。

我最近招了一个实习生,他在大学里有过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尽管失败了,但他却做了很多不简单的尝试,让我看到了他的想法与执行力。

我之前还面试了一个实习生,他在大学里帮助学校建立了公众号,并做到了很多的粉丝,自己还和同学一起合伙创业,做了学校的周边产品,并赚到了10万块钱,电话里我就给了他Offer。

我还招过一个人,之前没有任何运营的经验,只是个HR,但在他过去招人的具体做法上,让我看到了她招人的方法中,其实有非常强的运营意识,后来证明,她是我那年招到的人里最优秀的一个。

我还认识一个深大的女生,她在大学里就通过在淘宝卖衣服赚了100万,简直厉害得不要不要的,现在已经也创立自己的品牌了。

这些人都是我身边的人,在我看来他们是有非常强的潜质,能够做好运营的。

在大学里,我也算是个奇葩: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第二堂高数课,我就开始翘课……

第一学期就成功地约到学院最漂亮的女生,从早到晚一起去图书馆上自习1个月……

在被几个社团面试淘汰的情况下,第二年创立了一个很不错的社团……

做了个活动,收集毕业生不要的东西,义卖了2万多元捐给了灾区……

组织了几百人规模的支教活动,并且成功拉到了10万元的赞助……

在几个QQ群里写群邮件,向一百多人筹借了10多万元,跑到国外去听个培训课……

自己在大学里做一次演讲,好多外校的都跑来听,也被别的学校的社团邀请去演讲……

在大学里我是个非常内向、寡言的人,以至于总有些人知道我做了这些事后,他们都不太相信。

由于我在大学里太能折腾,学校把我正式注册申请成立的社团和谐掉了(无任何反XX行为),并且学校领导开会告知全体辅导员通知学生们不要参加我的活动。

此后,我们班上增加了一个新的班干部。这个班干部的唯一职责,就是每天晚上10:30到我宿舍来看一眼我还在不在,然后就回去给老师报个信~

我觉得这些经历,对我做好运营来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还是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的。

03.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有的人也许会说——

虽然我过去的经历很普通很平凡,但过去不代表未来,我现在意识到了要改变,希望领导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把这个工作做好。

然而我还是更倾向于招那些过去有不同寻常经历的人,而对于过去经历平平,没做出过什么奇葩事情的人,我不抱太大的希望。

尽管从个体的角度,我会鼓励每个人忘记过去的失败,要让自己对于改变未来抱有希望,持续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但是从用人者的角度,我不得不通过一些标准去筛选出那些更有可能做好运营的人。

而我认为过去拥有不平凡经历的人,会做好运营的概率远远高于那些过去经历平凡的人。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是我们在自己面对失败时,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句话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你面试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都有一年的工作经验的人,其中一个在过去一年里做的项目大多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个人在过去一年里做的项目都不大成功,你更有可能招谁呢?

肯定是那个更成功的,对吧?

为什么不是那个原来你认为拥有更多「成功之母」的人呢?

因为你还是更相信有过成功经历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在股票市场买股票,你也一定会更倾向于购买那些过去业绩不错的股票。

所以过去有过一些成功经历的人,他的未来也更容易成功,哪怕这些成功只是一些小的成功。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经历过很多常人看起来非常多的挫折和失败,比如面试肯德基、星级酒店失败,比如说创立黄页中国创业失败。

但他之前其实依然已经有了很多平凡人做不到的成功。

马云在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敢一个人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说英语。而且他能够通过交流让别人喜欢他。最终让这个外国人邀请他到澳大利亚去玩,和这个家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能够做到的事。

马云在大学里也是非常不简单的人物,他不仅成为了校学生会主席,而且还成为了杭州市学联主席,领导了当时整个杭州的不同大学的学生会。

所以在马云大成功之前,其实他过往的很多经历就已经展示出了,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小成功。

这些小成功给了他更多的自信,也让他能够让更多人相信,他有机会做成功并加入他一起创业。

而很多普通平凡的人却在奢望,有一天命运会降临到他的身旁。

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努力,从做好身边的一件小事情实现一个小目标开始。

为什么有的人会以比一般人更努力呢?是不是他们天生就更努力呢?

也许有吧,但我觉得大部分人并不是。

至少在我身上,我不是一个一开始就很努力的人。

在我上初二以前,我学习成绩很一般,读书也不认真、不努力。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体验到了努力带来的好处。

我发现经过自己一个小小的努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让我开始意识到努力原来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变得更加努力,而更加努力之后我得到了更多的表扬认可,也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于是逐渐在我的大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意识和信念——努力,能够让现状变得更好,努力能够让自己更开心、更幸福、更有成就感。

努力能够让现状变得更好,难道其他人会不知道吗?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人可能从来就没有体会过努力带来的好处。

所以这些人不怎么努力,他们虽然知道努力的好处,但仍然会觉得慵懒更舒服。

而超级努利的人和一般努力的人相比,那些超级努力的人更容易持续超级努力。

因为这些超级努力的人,体验过超级努力带来的美好享受。

为什么有的人会很自卑呢?

也许是因为家庭的环境,也许是教育的环境,他可能几乎就没有怎么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没有体会到被认可的快感。

所以他会很自卑,没有什么自信。

而没有什么自信就会使得他不敢迈出挑战自己的一步,最终也会使得他获得更少的成功,在这个社会竞争当中他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形成恶性循环。

自信的人变得更加自信,自卑的人变得更加自卑。

在人群当中过往与众不同的人,更容易在未来变得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差异化的意识。

这种意识就是时刻都会想,当我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怎么做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因为如果跟别人都一样的话,你的优势就不明显,就不能从一个群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的人,能够得到这个群体里最多的机会。

前微软战略总监、得到专栏作者刘润,在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的时候,他观察到所有人都在提交的简历都是非常厚厚的一本简历,每个人的差异化并不明显。

但是站在HR的角度上看,每天收到几百份厚厚的简历,可能会看都不想再看。

为了能够让面试官注意到他的简历,他做了一个差异化。

就是当别人的简历都是A4纸打印,他用了个长度更短、宽度更宽的Letter纸。

一场招聘会下来,HR收到几百份简历,摞一摞,准备带回去。

咦,怎么有份简历宽那么一点?放中间难受,那就拿出来。

咦,还是彩色的?随手翻一下,反正也不厚。

咦,看上去不错嘛?那就面一下,看看行不行。

最后他一共只投了两个简历,也拿到了两个offer。

这样一个小事可以看出来,他在这件事情很善于观察,且能够想到实现差异化的方法。

这样的人,都是具有特别优秀潜质的一种体现。

03.过往很平凡怎么办?

如果你过去的经历很平凡和简单,那怎么办呢?

首先要,问清楚自己一个问题,我愿意这一生都很平平淡淡吗?

这个问题无关对错、不分贵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认可的生活方式。有钱的人不一定会比没钱的人更幸福,没钱的人也不一定比有钱的人更烦恼。

最怕的是心怀着无尽的梦想,却只过着平庸的生活。

如果你确认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过得不平凡、希望让自己在人群中变得与众不同,那么你就必须付出与众不同的努力。

只用过去的方法和态度,也往往只能得到过去一样的结果。

从此刻开始努力改变,可以学习与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从当下的每一刻开始努力,做到不简单。比如接下来要做的一件事开始,怎样可以做到不一般?

积累了一次次的小成功之后,你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成功。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9 2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奖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有精神的。只奖物质不奖精神,会让人唯利是图;只奖精神不奖物质,会让人缺乏狼性;双向激励才能获取团队最大的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5 07: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德旺总结的企业家需坚持的三条创业法则:a.敬天爱人,善待众生;b.强化主业,持续创新;c.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如何追求幸福呢第一,发现幸福:幸福就是爱和被爱,需要和被需要,它是一种自我感受和感知,一种力量的联系。幸福源自于家里,公司里,社会里,自然里,自己的内心。第二,创造幸福: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我们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幸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首先创造生活信仰,其次创造财富,最后创造价值。第三,传承幸福:幸福的企业家,才能有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企业。要做到传承教育,传承价值,传承能力,传承规则,传承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是竞争中的决胜因素,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大量准确的管理知识储备是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所在。有了管理,组织和个人才有效能,唯有通过管理,智慧、才华、天赋、学识才能诞生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