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神奇:一家创业公司死亡之前的10个征兆

[复制链接]
查看: 2348|回复: 5
发表于 2021-8-7 13: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一种情形是,深陷危机之时,一些创业公司反而会选择通过投放广告来造势。上不起新闻联播蹭个焦点访谈,买不起名报头版挂个晚报首页。实际上,这对扭转危机基本上没什么卵用。反而会加速公司烧钱速度。

地震发生之前往往是动物先察觉到“危险”。惊恐之下,它们会做出很多反常的动作。于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据此编了一支动物防震歌谣:

牛马驴骡不进圈,猪不吃食拱又闹。

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

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同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复苏早。

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迁跑光了。

青蛙蟾蜍闷无声,鱼翻白肚水上漂。

野鸡乱飞怪声啼,蝉儿下树不鸣叫。

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麂鹿惊慌嚎。

大鲵上岸哇哇哭,金鱼出缸笼鸟吵。

一家创业公司发生地震也是有前兆的。只不过,先察觉到“危险”的,通常是高管和核心部门人员。同理,他们也会做出一系列反常现象。

创业公司的死法千千万,最常见的无非就是缺钱。

缺钱的又分三种:1、上一轮烧完了;2、盈利遥遥无期;3、没找着接盘侠。

成功的Boss往往是相似的,失败的Boss各有各的不同:有的Boss即使创业失败,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安置好追随自己的兄弟;有的Boss创业失败后,连工资都不发直接卷款跑路……

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基层员工,应该如何预判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呢?

一、高层反常

▐1冰天雪地蛇出洞创始人频繁跑会

并不是每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都是富二代,老爸砸几百万就肆意招兵买马。事实上,绝大多数初创公司都不十分有钱,大部分创业者都离不了投资人的支持。

因而,对创业公司而言,把握好融资节奏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

对创始人而言,通常天使轮刚敲定,就着手找A轮,A轮刚签约,已经在垂涎B轮……融资就像给公司输血。在还没有实现盈利之前,输血中断往往是致命的。

正常情况下,一家优质的创业公司老板是很忙的,不会三天两头出现在各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场合。

如果你的老板平时忙得跟狗似的,近来却一反常态频繁参加各种融资活动、会议、论坛,那么,十有八九,你们公司资金链开始紧绷了。

▐2猪不吃食拱又闹核心团队内讧

创业公司最大优势就是:船小好调头。

但对员工来说,这是非常苦恼的一件事。因为公司方向总在变,变来变去,完全不知道公司到底想干嘛。更有甚者,有的公司变着变着,连老板都找不着北了。

因而,关于公司大方向、大趋势的博弈经常发生。

这也是创始团队内部矛盾最容易激化的地方。如果方向性问题解决不了,创始团队的内耗或许就是拖垮整个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3鸡不进窝树上栖法人突然变更

一般来说,创业公司的企业法人就是老板本人。当然,也有一些大公司内部创业成立的公司,企业法人只不过是个摆设。或者,有的老板为了规避风险,安排了个亲信做企业法人。

一旦涉及变更企业法人,接下来发生的恐怕都不会是小事。

第一种可能是,老板被辞职,比如被投资人炒掉;

第二种可能是,公司被收购,比如傍上了大公司;

第三种可能是,公司出了重大问题,原企业法人欲规避风险;

第四种可能是,原企业法人出了问题,实际控制人欲规避风险。

如果企业法人发生变更,通常意味着所有权或经营权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动或转移……

二、人事反常

▐4蜻蜓大群定向飞团队整体裁撤

我认识一个创业的朋友,他公司因为迟迟没找到下一轮融资,不得不裁员。首当其冲就是技术团队。尤其在互联网公司,技术和产品往往是烧钱的大头。

当公司危机无以复加的时候,老板往往会选择“断臂求生”。新品研发可以暂缓,线下扩张可以暂停,对运营的冲击相对小一些。

但通常走到大批量裁撤技术团队和市场人员这一步的时候,这家公司往往已经岌岌可危了。

▐5家猫惊闹往外逃关键岗位长期空缺

我时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公司把负责业务的总监给辞退了,却迟迟没有新的替补进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两个基层经理在接活。

核心版块人员长期空缺,往往预示着公司原有业务往往面临撤销或转型。

尤其在创业公司,公司变更方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基层人员的只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核心负责人的变动往往有釜底抽薪之效。

要是一家公司,任由核心版块负责人空缺,那么原团队人员恐怕要做好离职或者转型的准备了。

▐6兔子竖耳蹦又跳直属上司行迹诡异

你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上司比你消息灵通。

一位朋友对我说,他的前上司是一位工作狂,通常每天都会加班到很晚。但在公司垮掉之前那段时间,上司罕见早退、迟到,有几天甚至没来上班。

以往,要是生病请假的话,他都会事先打个招呼,嘱咐大家有事打电话。而团队解散前那段时间,一次都没有。

等大家搞明白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上司连下家都找好了。

三、招聘反常

▐7蝉儿下树不鸣叫基础岗批量下线

公司资金链紧张,老板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裁员。一种是先裁花钱最多的,一种先是裁影响最小的。前者如程序猿,后者如运营喵,等等。

所以,往往从公司招聘页面就可以瞥见一家公司的“异常”。如果公司突然将大部分基础岗位下线,那么,大规模的裁员也快来了。

▐8牛马驴骡不进圈核心岗位异常高薪

对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不同的公司对技术、产品、运营的偏重程度不一样。

如果一家公司的某些岗位开出的薪水比同行高出一大截,却迟迟招不到人,通常都是有问题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你N次刷招聘信息,该公司该岗位都显示在招状态。

这种现象的根源,不是公司有问题,就是该版块的负责人(直属上司)有问题,或者都有问题。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公司挂着招聘信息只是为了打广告。一些精明的老板自认为这么做很聪明,殊不知,其实这只会对求职者传递负面信息。

四、对外反常

▐9鱼翻白肚水上漂制造虚假繁荣

最常见的就是亏本促销。比如公司规划年前搞定新一轮融资,于是,双十一的时候花大价钱亏本冲量,只为了刷一个漂亮的数据给投资人看。

尤其对重资产的公司来说,一旦成本失控,风险往往是毁灭性的。

更恶劣的是刷量造假。比如众筹产品大量刷单,用虚假数据引诱客户购买;再如,为公司官微刷粉丝,制造虚假繁荣等等。

长远来说,这些套路都是“饮鸩止渴”。

▐10狗上房屋狂吠嚎品牌公关癫狂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的有句名言:“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癫狂。”

一种情形是,深陷危机之时,一些创业公司反而会选择通过投放广告来造势。上不起新闻联播蹭个焦点访谈,买不起名报头版挂个晚报首页。实际上,这对扭转危机基本上没什么卵用。反而会加速公司烧钱速度。

世界上哪有那么二傻子投资人呢?

另有一种情形是,危机被媒体曝光过后,公司迅速自乱阵脚,匆匆花钱发稿,结果越描越黑。即使公司没问题,都可能搞出问题;要是如果公司本身有问题,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以,当看到那些用批量软文把自己包(夸)装(大)成“世界首家”“全国领先”“行业第一”的公司,诸位还是绕道而行吧。

毕竟,真正牛逼的公司从来不说自己牛逼。

后记

不少在创业公司工作的小伙伴其实没有什么安全感可言。因为,真的是不小心公司就垮掉了。

倒不是鼓动大家,一旦公司遇到危机就第一时间逃跑,恰恰相反,作为基层员工,只有提前预判风险所在,你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无论是离开还是坚持,你都要牢牢地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而作为老板,更应该及时将公司的重大决策主动知会员工。因为,一个负责任的老板,永远有人追随。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选择留下来的员工反而会更加卖命。

即使这次创业失败了,下一次同样有人愿意追随你。反过来,隐瞒的结果往往只会造成信用破产。这对连续创业者是大忌。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质量提升的三个标准,第一,产业要有正能量,为国家、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真正的价值。第二,企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专业主义的创新来营造企业的未来。第三,企业的信誉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不是今年赚了钱,企业就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5 07: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行业龙头,应该以全局的角度重视正视社会企业家生态,作为行业龙头,有责任也有义务身先士卒,发挥领先者的榜样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社会企业家的温暖。我们有信心将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影响力带到世界,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社会企业家一起投身公益,投身生态建设,尽己所能,温暖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9: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初步想法感觉是:顶层有一个决定层,决定层下面会有一个决策层,决策层即为企业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决定层提供方案参考。决策层的人来源于部门,地方,高校等各渠道,人数或许可在50-100人,内部人员也是有流动,以保证方案优质。两个层的关系或许是:1.决策层提供自主化的方案。2.决定层也可以根据要求要求决策层制定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润并不比人重要,人也不应该被简化为统计数字的工具。企业可以成为推动进步的巨大杠杆,但必须明确知道进步不能只包含企业主的利润,还需要打下哲学的基础——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