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冒失:创业公司怎么才能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复制链接]
查看: 244|回复: 5
发表于 2021-8-7 13: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假如你是一个项目负责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带领团队成员开发出“爆款”产品,你是倾向于定制严格的流程,还是定下目标,让团队成员们更自由地操作与发挥?

对创业公司来说,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必须遵循的“PRO-SS”法则,即兼顾过程(process)和进展(progress)。以往,“瀑布式”开发模式(即有明确的需求,做好规划,严格产出各种文档,按着流程依次进行)曾帮助许多公司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今,急速变化之下,各种流程文档正在成为电脑文件夹里的“古董”,花费大量时间、不断烧钱开发产品成为常态。如何摆脱困局,学会在执行中稳步推进,又能适应需求兼顾变化,或许创业者们该试试“敏捷开发”。

既满足客户需求,也为公司创造持久的发展动力——“敏捷开发”作为灵活的产品开发过程控制法则、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或许可以助你熊掌与鱼兼得。

别不承认,创业团队大部分的早期决定都是错误的

创业者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在创业早期,大部分决定和假设都是错误的。

任何新产品都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一个产品团队可以完全预测用户的行为和反应,很多创业团队倾向在项目开始之前编写计划书,但其实这恰恰是对问题最缺乏了解的时候。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一套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的流程,从产品、设计到工程一步一步试验,从而对客户的需求达成共识。

传统的瀑布式工作法制定了非常完备的流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也正是这种“完美”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阻力。凡事有度也许是一条最朴实也最普世的法则,即便是最专业的营养师也会告诉你,偶尔喝一杯或吃个甜甜圈有益身心健康,过分严苛地控制饮食可能会适得其反。创业亦是如此。

例如,用户调研是公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有时候,产品设计师已经对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那么这时用户访谈就不再是刚需。或者当公司需要用一个原型来验证用户假设时,基于实验的设计往往是最佳选择——“假设-概念化-制作”的环路模型不知道比传统的调研高到哪里去了。

另外,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要清楚:人都是有惰性的。天生的惯性思维会让团队自然而然的认为:既然已经有了计划,为什么还要怀疑?而这也成为了传统“瀑布模式”潜在的巨大隐患。用户调研只是N多例子中的一个,公司可能以各种方式受到流程的束缚。

因此,对任何可能将你束缚在早期决策中的流程,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极为必要。

想要“大跨步式”发展?没那么容易

与改良流程同样重要的是,如何防止进展失控。很多团队在发展初期都会经历增长瓶颈,大多数人都期待着“跨越式”拐点降临,但残酷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在商业领域中,急于冲刺的团队屡见不鲜,比起获得突破,进展失控可能是大部分公司的常态,他们多半都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进,最终无法掉头,不得不承认失败。

对于任何团队来说,目标和方向更多是创始人以及高层的事情,大部分执行者并不会费心去理解他们手上的工作到底意图何在、意义几何。因此,一旦方向错误,就会变成团队只是在消磨时间,生产一些让用户完全无感的产品。一味在无用的东西上烧钱,只会让用户以及投资人丧失信心。

作为创业公司,保持随机而变的灵活性是成功必须的素质之一。对那些在互联网行业打拼的玩家而言,敏捷开发是不二之选。

如何“不疾而速”,或许可以试试“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源自软件领域,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开发方式。2001年,17个软件工程师在美国犹他州瓦萨奇山达成了共识,这一套产品开发模式,成为了诸多科技巨头屡试不爽的成功法则,也就是后来广泛流传的《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与“瀑布模式”不同,“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不拘泥于固有的方法和流程,精准应对需求的变化。敏捷不仅仅是快速,更意味着轻量级与高效。

有关敏捷管理的文章通常会列举“持续创新”、“迭代式开发”、“滚动式规划”、“非确定性方法”或“适应性项目生命周期”等对外行人十分不友好的术语。因此,企业家NeilPatel提出是四个可操作的Tips,帮助创始人实现敏捷管理的成效。



1、先定一个小目标

敏捷管理坚持在完成大型项目时进行递增迭代。用简单的话来说,别想一口吃成胖子,慢慢来,不疾而速。

从目标设置的角度来看,这种渐进式的方法意义非凡。根据“SMART”目标设定方法,目标应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ased)。微小、确定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是敏捷管理方法的精髓。



2、别拖延,在DDL之前做出一些成果

敏捷管理中有一个称为“迭代过程”的步骤,这意味着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严格的截止日期。

当DDL到来时,看看自己做了什么。这可能会令人感到尴尬甚至可怕,但有总比没有强。哪怕只是一点微小成果,也可以据此做出改变、提供反馈。

“启动”(startup)是初创公司的目标,所以务必拿出成果。它并不需要成为最终产品,客户也不会看到,但重要的是,你创造了一些东西,并由此开始不断改进升级。



3、迅速做出改变

创业公司是滋生变化的温床。一旦发生变化,项目可能会终止,资金可能会枯竭,办公室可能不复存在。同时,如果没有变化,公司就不能实现增长。这就是敏捷方法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在变化面前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对决策者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TA必须在场并参与实际的开发过程。其次,TA必须做出快速决策。即便是错误的决定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同样有助于项目的推进。



4、用每日站会代替例会

站会通常在每天工作开始时举行,最多只有15分钟。大家站着而不就坐,每个人轮流说明TA当天的工作进度,实际上也是向团队的其他成员承诺当天的目标和成果。

一方面,站会强调语言沟通,人人都要发言,因此是信息同步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敏捷开发依赖于开发团队的自组织特性,而自组织团队依赖于对团队承诺的遵守和维护,每日站会是加强团队承诺的关键。最终目标则是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运行,同时避免了冗长例会的琐碎和无聊。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健康的管理不是塑造仪式感,而是让每一个人(从创始人到实习生)都能意识到不确定性并努力减少它。敏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项目计划的理解,并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要知道,创业若想实现最终成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变化不断学习,而最有价值的学习是通过研究、传播和反馈来减少不确定性。

同时,还要清楚的是:所谓敏捷并非一种玄而又玄的口号和主义,而是一种化繁为简、积极应对变化的思维状态,依然需要与科学的流程相结合。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5: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在全球经济环境当中是十分被看中的,它吸引了很多人才、资金,随着它的流行度、普及度,我们需要去考虑一下社会企业家到底是什么?需要去做什么?社会企业家精神现在会使全世界受益、使社会受益,社会企业家的目标是能够使这个社会受益,或者使这个社会最大程度上来进行受益,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于精神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16: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关键任务是突破事实和数据的限制,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越来越希望寻求新的可能性,并创造出可以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愿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2: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效的管理者最终都会发现,工作职权既不是管理的核心——它不是让他们成为管理者的关键,也不是影响别人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工作职权只是一种效果有限的影响力来源,仅仅依靠职权,无法做到让下属全心投入,让管辖权以外的人与自己充分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所大学,经营即教育。”不管多忙,人才培育绝对优先。造物先造人,老板是最好的老师,企业应像培育大树那样,点点滴滴、兢兢业业地栽培、灌溉,让员工从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大树,再到一片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