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遇到这样的上司,特么就直接问我这些问题,我就纳闷,入职他们承诺过的条件要求是什么,加班有加班费还好,没加班还想用努力做借口忽悠我,下班是我的时间,我回家能干嘛和他有什么关系,努不努力这也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完成手头工作就下班,回家我做点自己感兴趣的都是努力,并不是榨尽所有时间为工作才叫努力,加班多两个小时就是有加班费赶不上末班车还不够打车,何必这样辛苦自己,回家躺着睡觉都要比这强,谁爱努力谁留下努力就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读三国,不能不说了解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人是这么给曹操画像的。读易中天的《品三国》我们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剖析曹操的战略艺术。
读三国,不能不说了解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人是这么给曹操画像的。读易中天的《品三国》我们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剖析曹操的战略艺术。
一是环境决定战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其发展战略跟环境息息相关。在治世,曹操是能臣,在乱世,他就变成了奸雄。为什么?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发展战略必然跟着变化。在年轻的时候,曹操是非常有魄力和正义感的,居然敢杀了违法法令的皇帝宠信宦官的叔叔。当董卓废立皇帝摄政,他旗帜鲜明的讨伐董卓。
二客户偏好是其战略的起点和出发点,从一个无名小卒,他怎么能对抗董卓和袁绍他们?看他的囤田制就知道端倪了。他采取“居住方式军事化,生产方式集体化”,将土地分给贫民,满足了其客户(普通老百姓也是他的官兵)的偏好,既保证了士兵的生活,有保证了战略力的可持续性。
三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廖晓认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详细内容可以参阅廖晓专着《战略转型》),其中一个基本点就是差异化。差异化就是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当董卓废立皇帝、袁绍另力皇帝,袁术自立皇帝时,曹操旗帜鲜明提出维护汉帝,维护汉制。将皇帝接到自己的根据地,有人说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另外一个客户偏好的表现,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其客户就是大多数老百姓。在任何一个社会,忠诚是一种美德。其它人不得民心,但是曹操这种做法深得人心。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没事,过两年就愿意了,60/70/80当年都一样。要么牛逼大了自己闯,要么老老实实挨了几记闷棍,按照规矩开始夹缝里求生存。夹在两者中间的觉得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自怨自艾最惨,单位里家里都是影响力越来越低就当分母和空气了。中国的天地父子君臣是上上下下文化里的根基,要想超越过去,难,哪怕你经济上翻过去了,社会地位呢,自我价值的实现呢,只要在单位里,就得按照这套规矩来,要么就被抛出这个体系假装闲云野鹤,其实过几年比体系内盘着装孙子还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