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厉害:向“名人大师式”培训说不

[复制链接]
查看: 922|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给大家透露一点哈,刚出社会那时候我在中国人保干过,有一天六点到了 我寻思到点了应该下班了(在那里每天固定加班到晚上八点是日常),毕竟今天的电话打完了,然后我收拾东西下班,结果一个老员工说:这么多人在加班,你好意思下班吗?这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甚至于一想起那个场面我都很后悔没给她一巴掌。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作为企业而言,培训肯定是刚性需求,但“名人大师式培训”也注定不会有效果,很多自封的名人大师们也注定不会有未来,大家还是理性一些吧。培训本来就是一种人力资源战略,而任何战略的实施一定需要系统去保证的。所以,围绕企业战略,设定自己的培训目标、尊

前段时间以来,陆续接到一些培训机构的邀请,说是他们都组织了什么“名人讲师团”,在搞什么“知名讲师全国巡讲活动”,还说他们已经邀请了谁谁等知名讲师参与,有些机构甚至还试图几次上门游说我参与,但都被我婉言谢绝。这倒不是我故意拿捏,也不是我看不起这些活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根本就不是什么“名人”,二是我根本就不相信那些所谓的“名人大师式”培训能有什么效果,再说,我自己的管理咨询项目都多得有点忙不过来。

众所周知,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是依靠包装炒作出来的,凤姐、芙蓉、干露露、张悟本之流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些名人大多没什么料,也大多没有未来。培训界的名人大师也基本都一样,几乎都成为“忽悠”的代名词。我曾经把目前流行的培训模式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分类:师傅徒弟式、政治填鸭式、名人大师式、自生自灭式、各自为战式,共五式。其中,最遭人诟病的就是“名人大师式”的培训了。我认为:这种“上司下属共听一堂课、老板员工同煲一锅粥”的“名人大师式培训”既违背了基本的管理科学,忽略了企业最现实的培训需求,培训后让“老板不象老板、员工不象员工、企业不象企业”,简直有百害而无一利。

听过“名人大师式”培训的人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名人大师”们在培训时基本也就三招——“游戏、互动、成功学”。而听过这种培训的人最后也都只有一种结果——“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最后始终没动”。这就跟看一场三流歌星的演唱会得效果是如同一撤,除了当时看到丰乳肥臀的视觉感受之外,过后基本都不能留下什么,更不会让人有任何的感悟。“热热闹闹培训一整天、回到岗位还是解放前”,就是对“名人大师式培训”的最好总结,也是其饱受质疑的根本原因。

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名人大师们很多根本就没做过企业,甚至也没在企业里面呆过一个像样的职位,几乎没有任何沉淀,有的可能就连“企业”二字是什么意思都不甚了了。就是学习了一些企业理论,也是因为没有机会实践而囫囵吞枣,根本就不熟悉企业流程,也不了解流程接口是什么、流程问题在哪里,这样的人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么?所谓的战略战术也因为缺乏系统性而无法落地而头痛医头,甚至让企业乱上加乱。所以,很多有点智慧的人都把这种满嘴跑火车的名人大师式培训定位为“忽悠”。王若文先生也认为,这种“名人大师”和“名人大师式的培训”都是注定没有未来的。

在中国,大多名人的学历都是花钱买的,很多大师的头衔也都是自己贴的,这在方舟子先生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常识了。10年前,我在国内一企业做经理人,当时培训刚刚开始在中国流行,我曾连续三次参加过这种千人场面的培训,培训老师是当时国内最红火名气最大的某某某老师,可是,课堂上他讲的管理案例要不都是西方的,要不就是自己家人的,理论也都是书上的,想互动交流质疑根本就没机会,几节课下来几千块没啦,可是我没觉得自己学到什么,倒是回来后自己在企业搞了一个读书会,搞了一个讲师培训班,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围绕企业问题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才学到了不少。

作为企业而言,培训肯定是刚性需求,但“名人大师式培训”也注定不会有效果,很多自封的名人大师们也注定不会有未来,大家还是理性一些吧。培训本来就是一种人力资源战略,而任何战略的实施一定需要系统去保证的。所以,围绕企业战略,设定自己的培训目标、尊重实际的培训需求、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才是企业培训的根本解决之道。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里面吼那个,就是公司最喜欢搞得拓展活动,请一帮所谓的教练训练你,问你们是团队还是团伙,不去还要算你旷工。当时喊我学设计大学毕业刚上班的时候,公司搞这个拓展,做了这个游戏叫打败大魔王,你要说出自己名字那些,然后有些人嘶吼那些,吼出来,所谓的扮演大魔王的人还是说:不通过,我听不见! 我当时去吼了,一下。他说他听不见,我脾气瞬间上来了:你是nm的聋子?啥子垃圾拓展,你们看可以说我是笨,但是不能用这种弱智活动侮辱我的智商! 然后当着全公司人转头开上我的奥迪A6L就辞职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6 11: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德旺总结的企业家需坚持的三条创业法则:a.敬天爱人,善待众生;b.强化主业,持续创新;c.止于至善,臻于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5: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企业家的孩子不愿继承家业,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很好的技术工老师傅,他虽然不是你的家里人,但你企业里的人,对企业非常了解,他们有理论和实践加上在企业干了很长时间,多易他们是理想的传承人。所以你要好好对待员工,帮助他们进修,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对身份的认同感与企业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唯有持续不断的坚持学习成长与创新精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片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3: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用最少的材料消耗,对环境没有影响,做出信价比最高的产品。企业家的责任是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好,同时也要带领我们的同事们共同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4: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