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审慎:培训效果达成的关键

[复制链接]
查看: 1715|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5: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原理解析:1:因为嘶吼,可以让大脑思维短暂空白,失去理智(前面有b友说过了)。2:因为是公开场合,自己做出过的承诺会被潜意识强化,如果最后做不到会很没面子,于是潜意识里你就会真的为了业绩去拼命(这条原理我一般做心理咨询的时候用于正强化的,比如治疗拖延症一类的状态,哪知道这条理论会被用在这里!气愤!)。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从事培训工作的时间越长,听了众多的培训课程,内训的,外训的,还有视频的,也给公司内部和外部单位策划、组织、实施了不少的培训项目,看得多了,经历的多了,越来越感觉,一个成功的培训师,要真正达成培训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培”而非“训”。

从事培训工作的时间越长,听了众多的培训课程,内训的,外训的,还有视频的,也给公司内部和外部单位策划、组织、实施了不少的培训项目,看得多了,经历的多了,越来越感觉,一个成功的培训师,要真正达成培训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培”而非“训”。

培训,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简化理解,包括“培”和“训”两方面,而在很多人心目中,培训的重点在于“训”,也即是教授学员新知识,训练其掌握新技能,以便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上,有更优的表现,更大的提高。但,看过许许多多培训师培训课程,在课后的评价考核中,表面上看满意度都是不低,但当培训老师走后,再与其深入交谈后,很多时候得到的信息却是效果了了,总结起来,大多包括如下几种:

1、培训部门课前培训需求调查做得不够,培训课程的知识点与实际真实需求不符;

2、培训部门与培训师沟通不够,没有对培训内容严格把关,培训课程内容太泛泛,学员实际所需相差太远;

3、培训师对接受培训的学员和企业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收集信息不够,却又对自身课程太过盲目自信;

4、培训课程案例缺乏可借鉴性,让学员失去联想,吸收效果差;

5、培训师(培训机构)缺乏训后真正的效果跟踪和问题解答,失去诊断性培训最佳良机;

……

正是由于以上多种原因,使得在培训中培训师的讲授,处于自弹自唱,自我陶醉状态,而受训学员的听课敷衍了事,身未动而心已远了。如此,在实际培训整个过程,让培训的前期准备、培训过程的严格管控以及训后的考核,效果都多大降低,这种缺乏“培”的“训”,演变成学员眼中的夸夸其谈、高谈阔论了。

培训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需求的人,而只有满足其需求的培训才是好的培训,这样说来,培训最终效果的达成重点在于“培”而非“训”,训只是一种方式,缺乏的“培”这个前提的“训”是强硬的、填鸭式的,犹如空中楼阁的讲授。这里所说的“培”,其内涵是“培养”。

综合起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培训师与受训的企业关系的“培养”

与受训的企业关系“培养”,重点在于对企业整个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业务板块、人员构成有所掌握,这可以在与培训部门前期接触、沟通过程和通过企业网站、刊物等途径加以了解。此外还要对企业所属行业特征、国家相关政策信息有所掌握,如此在于企业沟通或讲述过程中,不说外行话,不举外行的例子。

2、培训师与培训部门的关系“培养”

也就是要培训师在培训组织实施前的策划阶段,与培训部门真正梳理好培训的相关细节,包括培训方向、预期效果、受训学员需求分析(可协助培训部门实施),与培训部门真正沟通好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各个环节,任务分工,做到各负其责,避免那种培训部门召集学员后,完全放手外部培训师的放手训练,越是效果好的培训,越是培训部门和培训师双方密切配合的结果。

3、培训师与受训学员的关系“培养”

培训师课程最终面对的是学员,以学员为中心,以培训师为主导,以培训课程为纽带,是培训课程取得好效果的关键。因此,需要培训师与培训部门相互配合,对于培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做好调查,有时为了真正掌握学员的培训需求,除了培训部门外,还需要培训师与受训学员,甚至是受训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的面谈,才能切实掌握其需求。这样,在课程准备时,真正按照学员的实际需求来组织课程架构,安排适合的案例,实施有针对性的沟通,从而避免课程内容泛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学员特征,包括年龄、职位、性别、从事工作性质,采用何时的方式与学员进行有效沟通,真正打开学员的心门,走进学员心中,只有与学员“培养”出了在课程之外的和谐,才能让学员真正走近和走进课程。

此外,更重要也是很多培训师做得不够的地方,那便是培训效果的后续跟踪。外部培训师一般课程讲完,培训工作便告一段落,收钱走人,将培训的后续跟踪工作,交给培训部门来实施,但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一是因为培训部门一般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二是因为培训部门作为培训工作组织者,缺乏培训师对所讲课程重点的有效把握,对于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诊断式的及时发现和解决能力,因此,处于为学员负责的角度,训后的后续跟踪,需要培训师与培训部门配合完成,培训部门可以承担问题发现者的角色,培训师承担问题诊断和解答者的角色,如此,才能让培训不再只是停留在“训”,而是培训工作整体的关系“培养”,以此来推动培训需求准确性和培训效果高满意率,这对企业、学员、培训部门、培训师、培训机构来说,是“多赢”的事情。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9 1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责任就是要用最少的材料消耗,对环境没有影响,做出信价比最高的产品。企业家的责任是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好,同时也要带领我们的同事们共同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2 09: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自己的亲友圈子,拥有的是整个团队的圈子;缩小了亲友的圈子,放大的是团队的圈子。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0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还有对社会的责任、爱、使命,才是这个论坛最终要取得的。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但是为什么有这种目标?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7: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润并不比人重要,人也不应该被简化为统计数字的工具。企业可以成为推动进步的巨大杠杆,但必须明确知道进步不能只包含企业主的利润,还需要打下哲学的基础——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2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营企业发展都很困难,但要记住一个准则:虽民营但不江湖,不能把自己流于社会非议,我们要有这样的情怀。我们虽是民营企业家,但我们一定虽非工仍心怀家国,每个人心怀家国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这不是一个口号。做公司、做企业没有这样的情怀、没有这样的自律是走不长、走不远、走不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