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审慎:走出培训互动的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069|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5: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安徽滁州市全椒县的!一个小县城!房价6000+现在每个月房贷3000!自己吃喝和朋友社交1000~1500!还有亲戚朋友结婚乱七八糟的上份子这样的花销每个月要预留1000左右!现在还没小孩,还没结婚!这笔开销还没算上!我这县城厂工工人平均在4500到5000左右!真的生病都不敢生!我不知道有些人评论真的低能!不食人间烟火吗?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实现有效的互动,要考虑到很多变量所起的作用。变量主要是指影响培训进程和培训中关键角色的各种因素,有的源于每学员自身,有的源于外界环境。同样的活动,由于实施者、受众、环境、流程、主题、目的、时间等因素不同,效果也会有明显差异。培训师的能力也存

培训的过程对互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讲师故意夸大“互动”的概念,使许多人对“互动”的理解颇为偏激。

互动中的误解

互动就是“让学员多说话”。许多讲师在授课时,两分钟一个“提问”(自己向学员发问)、五分钟一个“被提问”(引导学员向自己发问)、十分钟一个“辩论+提问”、十五分钟一个“活动+被提问”;对学员之间的自由讨论和主动发言,更是绝对鼓励和支持。

在这种症状的控制下,许多人认为培训师的长篇大论就是“理论化”的表现,给予培训师“准备不充分”、“不实用”、“缺乏实战性”等消极评价。导致讲师打着“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员”口号,出让自己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

互动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口头、肢体上的互动,更包含心灵的互动。学员的参与是必要的,但培训师不能丧失主导地位,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互动就是“宏大的场面+热烈的气氛”。培训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辩论、头脑风暴、情境领导、NLP行销训练,这些能让现场“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戏演、同练同累、同哭同笑”的互动技法被无限提升。有些公司在做培训时,明确要求培训师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游戏”、“案例”、“头脑风暴”,培训所求的“主题”、“即兴”原则被彻底破坏。

这种症状反映出互动形式的极端,忽略了效果。互动只是学习的手段,并非目的,更不是追求场面和气氛的工具。

时间短,就不会有互动。把时间的长短与能否“互动”联系起来,为了互动而互动,就容易脱离对培训主题及培训需求的关注。

科学互动的特征

科学的互动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普遍性。互动并非培训师的“独门技巧”,任何培训都存在互动,大家忽略的是自己在互动中的主导性。许多人参加培训时习惯把互动的自主权定位在培训师身上,认为离开了培训师就实现不了互动;事实恰恰相反,即使是再有经验、再有魅力的培训师,如果缺少了互动的关键载体――培训受众,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所以,学员在培训时要懂得给自己一点互动。这就涉及到一个“进入状态”的关键问题,要让学员全面进入状态。状态的进入需要通过多方途径进行。培训开始前,我们习惯放些音乐,使学员的思维得到放松、心情得到舒缓,暂时忘却那些可能会让自己分心的杂念。学习手册、文具及现场的布置、演示文稿等等都在向学员传达培训的相关信息,从视觉上开始逐渐进入状态。培训开始时的破冰游戏,可以让学员动起来,肢体的感觉会影响个人的状态调整,这些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状态的进入使得学员对主题的论述和讲解能够主动倾听、分析,这远比填鸭式教育要先进得多,也是培训区别于教育的显著点之一。互动并不限于让学员从座位上站起来做动作,也包括心态、情感和思维的互动,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不断进步,这种互动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有效性。互动讲究效果,有价值的互动是为了让学员体会、领悟、发现一些内容。培训虽然有主题,但每个人对主题的思考不同,培训师针对主题准备的内容也有侧重。想要有效地互动,让学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各自的经验,就要重视每个人的差异化,碰撞出新的灵感和创意,此时关注的是如何让灵感更多、创意更新。

灵活性。为了达到有效的互动,可以采取很多灵活的方式。录像回放是一种比较前卫的互动方法:先将学员的现场表现录下来,然后再回放出来,大家根据录像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分享,即学即练,非常直观。

实现有效的互动,要考虑到很多变量所起的作用。变量主要是指影响培训进程和培训中关键角色的各种因素,有的源于每学员自身,有的源于外界环境。同样的活动,由于实施者、受众、环境、流程、主题、目的、时间等因素不同,效果也会有明显差异。培训师的能力也存在变量,不同的状态、个性、情绪等都会影响课程的最终效果。变量的存在使每个参与互动的人都要具备“一切是可变的”的意识,承认“变”的现实,才会实现“不变”的目标。同时,避免进入两种典型的误区:最终目标盲目地变和自始至终一点不变。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不玩虚的,明确权责与利益!能上班的都是成年人,老板不讲废话,工资谈好不扯皮,经营目标明确,做的好不靠口头奖励,定好明确奖励标准,按时发。不要骗员工,公司拿多少,员工拿多少,员工认可就留下!不要说公司不赚钱,没利润,都给员工了!员工又不不傻,明确公司必须赚钱,员工必须为公司赚钱服务,赚钱光荣!员工做什么谈清楚明白具体,这样员工做不了自己走,不划水。哪方面要精进做好,也讲具体,让员工知道公司要什么,员工也可以学习进步。最后不要靠梦想留员工,记得多给钱。公司要花心思多赚钱,让员工看到公司赚大钱,给员工的钱超正常标准!不赚钱的公司可耻,内斗复杂,福利极少。成吉思汗说,若遇战事,我不先冲,请斩断我马腿; 分配战利品,我若先动手,请剁掉我双手。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0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把企业做好,本质上只能靠一个方向,靠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叫职业化,不管你是往上面走还是往右边走,还是往右上方走,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大家按照制度、常规、约定来开展每一件工作。有制度按制度来做,没制度按常规来做,常规也没有就按约定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9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一个好企业的,好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最后我终于找到的标准,我们要做一个百年老店探索者,要有一个永恒的创新,作为一个社会企业家,上要兼听信,跟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包括使命定位的准确性都重要,使命并不是挂在墙上看的,而是习惯,企业文化具备真正的核心力,偷不去,买不到,带不走,拆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04: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力2.建立制度,扫除裙带帮派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4 18: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多想法,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信息量也很大,一直在尽力消化,一有时间就会停下来思考下,未来的走向,出路,转型,问题太杂乱经常没个后文。今天找时间一条条写下来,感觉脑子清晰了很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4: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