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狡辩:从王老吉到六个核桃 品牌赢销从新三四线市场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 887|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4: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数据显示,2012年,养元六个核桃的销售额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近50亿元。从2006年年销售额仅为3000万元开始,仅仅六年,六个核桃的年销售额增长了167倍,年平均增长率远远超过100%,成为饮料界当之无愧的新贵。

论及六个核桃的成功,业界普遍将成绩归功于“六个核桃”的品牌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补脑价值体系。无疑,这些是重要的。但笔者曾在月薪平均8000元左右的一线城市白领中做过一个小范围调研,大家普遍认为六个核桃的包装没什么创新,不够时尚,产品卖点虽然鲜明,但是否可信,还值得思考。同样的产品,在城市白领中疑虑重重,但春节回到故乡小城——山西省应县,笔者却看到亲戚们一箱一箱购买六个核桃作为年货或亲朋礼品,问及消费理由,大家一笑:“不是说能补脑吗?”

能不能补脑且不论,但从中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的价值在不同层次的市场,消费共鸣度有天壤之别。而一个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为自身价值找到了共鸣土壤。六个核桃无疑是找到了。因为作为几年前就在营销界引起反响的品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北京主流超市都难见到其规模排面,其将大量营销资源放到了更欣赏它的三四线。

正因如此,可以说,六个核桃的成功是经常用脑价值点的成功,更是选择三四线市场发轫的成功。

纵观市场,依靠三四线成功的品牌并非六个核桃自己。

今麦郎的饮料无论是茶还是果汁,在一线市场饱受诟病,认为其是跟风者,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但因为有三四线市场支撑,2012年销售额照样达到了30亿元。只不过因为今麦郎最初将自己市场定位一线城市,结果却红在三四线,所以才落得叫座不叫好的局面。

相对而言,无论王老吉的怕上火,还是营养快线的营养早餐就不再有今麦郎的困境,他们最初都是从区域市场价值突围而出,并且长期受三四线市场青睐,所以最终步步为赢,至今辉煌无限。

由此可知,在市场竞争高度白热化、市场消费细分化的今天,三四线市场已经绝非是一二线市场的配角,抓住三四线市场已经成为成功运营品牌的关键。

三四线市场的新特征:价值易感

今时的三四线市场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的三四线市场。

当时的三四线市场是北上广深、各省省会等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其他区、县、镇、村等广大市场的通称。其时三四线市场与村镇市场一样,被作为农村市场看待。如果说一二线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品牌价值,三四线市场与村镇市场消费者一样,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华龙方便面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以强势的产品性价比战略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成功运营三四线市场的典范。

正如华龙意识到社会变化,强力推动价值升级一样,三四级市场经过几十年市场经济发展浪潮的洗礼,同样也完成了自己的升级。数据显示,从2009至2012年间,三四线市场消费者的平均家庭月收入从3172元上涨到5961元,增幅达88%。事实上,正是这种经济收入的迅速上涨,让三四级市场消费群完成了自己的内在精神结构分化,成为新三四线市场——区县市场的代名词,而与村镇为主体的五六级市场以及一二线城市为主体的一二级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区隔。

这种区隔的核心构成要素有三个:资本、价值和产品。

一二线市场在不断的整合发展中,已经成为一个以资本为核心驱动力,以大品牌、大形象、大推广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市场;五六线市场则依然是一个依靠产品性价比,依靠价格为主要驱动的市场,在村镇市场,尽管也开始出现超市等终端,但产品多少钱仍然是主体消费者行为的核心权重要素所在。相对于上述两个市场,新三四级市场消费者表现出了更多的“价值易感”特征。

所谓价值易感特征,是指新三四线市场消费者相对更容易相信、更容易传播品牌价值,并且更容易因为感受到品牌主流价值而让品牌产品实现规模效益的市场消费特点。

这种特点是由新三四级市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造成的。

首先,市场消费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新三四线市场主体消费者虽然不像一二线市场白领等消费群完全靠智力生存,但普遍已经离开土地,依靠做生意、在工厂上班为生,每月相对充裕的现金收入让她们本能地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一次回到故乡,笔者问一个亲戚为什么买一款价格相对较贵的谷物饮品,她指着瓶子说:“你看,这个饮料是谷物做的,而且还写着养元,我觉得更健康营养,所以就买了!”事实上,这是新三四线消费者普遍的消费心态,经常会为了一个价值点吻合自己的生活观而发生消费行为。

其次,新三四线消费者生活环境决定他们更容易相信品牌价值。价值很重要,但一线城市是陌生人社会,主流人群相对较高的知识素养以及开阔的眼界决定他们的认知系统更偏向理性,无论商品宣扬怎样的价值,必须经得起消费群严苛的推理才能真正被信任。相对来说,新三四线市场本质上依然是传统的熟人社会,消费认知普遍偏向伦理情感,广告等传统营销战术很容易激起其内心感性成分,品牌价值的信任度就相对更容易建立起来。

另外,新三四线市场依然相对空间狭窄,终端等市场渠道成熟度远远无法和一二线市场相比,无论货架还是宣传都存在大量的可应用空间,同样的营销成本更容易在新三四线市场形成规模效应,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喜欢大气等心理特征,使新三四线市场消费者更容易被规模效应中内含的名气、潮流以及实力等潜在台词折服。

再次,由于新三四线消费者生活环境仍然普遍以人情世故为主体,所以一旦形成规模价值效应,就会在人际中形成攀比,形成口碑传播,而这对于一个品牌价值的经济效益转化具有实质性支撑作用。

正因如此,相对于一二线市场品牌价值讲究得风气之先,需要强大资本支撑,三四线市场更像中流砥柱,喜欢具有主流价值的产品,并且如健康、营养等主流价值对于新三四线具有自成体系的说服力。而从品牌营销本质看,所谓品牌,内在的关键就是因为其在产品之上,形成了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体系价值,故而,当前乃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我国城镇化过程加快,新三四线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当之无愧应成为品牌营销的核心战场和运营关键。

运营新三四线:关键战场还需“关键”对待

对比一二线市场,长期以来,新三四线市场除了白酒等少数行业,一直是一个没有被企业充分重视的市场。

对于一线品牌企业,新三四市场只是品牌产品在一二线市场取得一定成就或落寞后,产品下沉或者无奈的选择;对于中小型企业,新三四线市场更多是作为根据地市场在运用,企业的眼光始终都盯在一二线市场身上,因此,随着新三四线市场成为品牌主战场,企业必须改变既有思路,形成以新三四线市场作为品牌结构主体的运营思路。在本页显示剩余内容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前排都没答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必须得分情况讨论了:1、很多情况下,员工辞职之前公司是心里有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辞职的。就是想让你滚。2、有些情况下,公司不知情,但员工毅然辞职是因为员工岗位非核心,员工有情绪也反映不上来,这些情绪不但包含待遇等,也包含个人因素,如同事关系、偶发事件等。3、而,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重点培养对象离职排除偶发个人因素基本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去处了,当然这个去处可能是被人高薪挖走,也可能是想自己发展了。关于1,问责HR,以后招人注意点;或者管理者干脆就不会用人或本来就没打算好好用这个人。关于2,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就该重视的事情了,沟通、待遇、企业文化还是需要个牛逼的HR关于3,方法简单粗暴:股权、加薪,总得下点本,千万别画饼!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者的策略在于增加自己的时间,通常是借由缩小或尽快解决下属占用的时间比例,亦即消除“往上指派的工作”(upward delegation),这样他们就可以运用额外的时间,妥善处理老板与组织交付的任务。通常,当下属向上司求救时,他所寻找的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解决问题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4: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多想法,通过跟不同的人交流信息量也很大,一直在尽力消化,一有时间就会停下来思考下,未来的走向,出路,转型,问题太杂乱经常没个后文。今天找时间一条条写下来,感觉脑子清晰了很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4: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型企业的企业价值和遵循的理念究竟是什么?第一个是责任心,第二个是可持续性,第三个是长期概念看问题。你当然可以很快发展,但很快发展、很快的成功从长期来说可能制造很多问题,比如环境给破坏了,员工越来越不满意,或者你的客户觉得你骗了他们,占了他们的便宜,所以跑了。短期内你是赚了很多钱,但长期来说你的环境没有了、顾客没有了,员工跑了。所以长期来说要有长期性的责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有时候是蓝海,有时候是红海,有时候是长尾,有时候是头部,没有定数,只有管理才是永远的蓝海。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所有伟大的战略,终究需要落地,才能产生绩效。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企业需要围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打造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1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如何追求幸福呢第一,发现幸福:幸福就是爱和被爱,需要和被需要,它是一种自我感受和感知,一种力量的联系。幸福源自于家里,公司里,社会里,自然里,自己的内心。第二,创造幸福: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我们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幸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首先创造生活信仰,其次创造财富,最后创造价值。第三,传承幸福:幸福的企业家,才能有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企业。要做到传承教育,传承价值,传承能力,传承规则,传承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