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住在郊区,残破的求职公寓,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下去,丢人吗?他们不觉得,我们觉得而已,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底层,你可以反抗,再找份工作罢了,但是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也需要钱啊,没存款就忍着吧。大家不要被视频标题骗了。我是学医的,神经内科。毕业后在精神病院当主治医生,视频内的行为都是我们为院里的病人量身定做的康复操,目的是让病人活动康复治疗。根本不是什么公司的企业文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一直在舆论上风生水起的三一重工,正在面临不缺定的国内市场前景;饱受舆论苛责的中联,却低调赢得了“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备受关注的重工机械行业,虽然低迷的态势持续但竞争和变革加剧。
8月30日,三一公布2013年度中报,上半年三一实现营业收入220.85亿元,同比下降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1亿元,同比下降48.6%;每股收益0.35元。之前中联公布的中报显示,中联实现营业收入201.65亿元,同比下降30.75%,净利润29.06亿元,同比下降48.31%,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
细观国内重工机械行业两巨头的中报不难发现,不管是中联谨慎的“有质量的增长”,还是三一乐观的“中速增长时代”,都不可否认重工机械行业低迷的现状。
行业低谷时期,“强练内功”成为共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未来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半年报中,三一科技创新的相关数字虽然在继续增长,但中联科技创新能力更为迅猛。
三一2013年半年报显示,累计申请专利4886项、授权专利3115项,居行业第一。三一在2012年报中数字显示,三一重工已累计申请专利4528项,授权2428项——这表示2013年上半年申请下来358件。而2013年上半年,中联获国家专利授权量753件,同比增长76%;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36件,同比增长800%。二者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中联2013年上半年专利授权数量大幅超越三一重工。
这其中,由中联承建的国内唯一一个“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标志着国内建设机械行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已经拥有成熟的产业平。中联不仅专利多,更重要的是其科技创新含金量高,中联成为了重工机械行业技术变革的领跑者。
借势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2013年上半年中联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表现不俗。2013半年报显示,三一国内收入仅161亿,而中联达到了186亿。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上,中联重工悄然挺进持续走强,已经紧握“市场第一”份额。
而在国外市场上,三一多起官司前途未卜,虽然三一国外市场战略被上升至“第三次创业”的高度,但官司一堆已经深陷泥潭——即使赢得舆论也难挽回国内市场颓败之势。显然,三一一贯的“舆论激进战”在市场上却影响甚微,中联一直饱受舆论苛责却在市场上成绩斐然,在资金极度短缺的机械工程制造行业,中联流动性资金高达206亿一枝独秀。
虽然起诉奥巴马让三一再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焦点,但三一国际化道路上,纷争不可避免的还在继续,国内战场又痛失市场份额,在整个重工机械行业在低谷徘徊的背景下,三一面临着更加不确定的市场未来。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公司小不可怕,怕的是公司没有前途。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包括主营业务突出,岗位职责分明,商业模式清晰,存在绩效考核目标,薪酬激励制度明确等等。很大程度上,员工归属感从根本上是建立在员工的价值感获得认同的基础上的,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需求。年轻员工能够感受到有学习进步的机会与提升的空间,资深员工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权限能够得到尊重与维护。简单说就是总经理不要去插手部门主管应该管的事。小公司也应该有小公司的企业文化。我通常会建议他们装点一些绿色植物和字画,员工聚餐(建议AA制),聚餐是减少小公司人员勾心斗角的比较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团首的人格魅力,他的智商与情商,其中情商更为主要,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团首的人格魅力——对于小公司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