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研究:管理者应放下“偏见”善用新生代

[复制链接]
查看: 2264|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3: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一位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日常工作面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很有感触:70后,看到南墙就会绕过去;80后呢,不撞南墙不回头;90后啊,撞到南墙了还说,我要把南墙撞倒。

他个人的观点可能有失偏颇,但也能代表一部分人对80后与90后新生代的看法。不管怎样,随着时间推移,80后现已成为了企业主力军。据统计,对于新兴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和通讯电子行业,80后、90后占比甚至能达到70%以上。而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已开始在企业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1980至1984年生人的在职者,超过40%已经开始进入公司骨干岗位,其中近20%已是公司中层管理岗位。而90后正大批迈出校园,步入社会。对80后和90后新生代人才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找工作考虑的第一要素

为更深入地了解新生代人才的管理现状,合益集团2012年在美国及亚太地区进行了调研。企业中组织与人力资源人员普遍反映,薪酬对于80与90后人群的吸引力已不在首位,20%受访企业反映,资助该群体员工接受再教育,更能吸引与激励他们。此外,提供轮岗(占19%)与海外工作机会(占18%)分列第二与第三重要的激励方式。

在合益集团的调研中,仅55%受访企业表示,80后与90后员工愿意付出额外努力与承担更多责任,争取高绩效,这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严重不匹配。另一项数据显示,80后跳槽频繁,在岗时间普遍不长——中国80后中,有高达4次的跳槽经历的占29.4%;有一到两次跳槽经历的几乎达到了50%。而33.3%的80后在岗最短时间为半年,36.4%为1-3个月。

新职场人关注什么?价值

社会对新生代员工的印象,是由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时期,这将对人们的价值体系和心理状态造成冲击。而在工作中,员工的绩效和生产力也不可避免地被影响。由于互联网等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新生代的员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微博、微信、LinkedIn等)进行交流,并建立起个人的参照体系与心理支持体系。通过与朋友、圈子甚至是陌生人的对比,新生代员工互相模仿与影响。

因此,虽然目前不少公司能够提供优厚薪酬、多部门轮岗,甚至是海外工作的机会,但如果强调个人感受的新生代员工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没有创造价值,他们将很有可能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

打造魅力为职场新人指点迷津

对于新生代员工的吸引、激励、发展与保留,除了在公司层面设计具竞争力的薪酬,设计多样性的发展计划等以外,更重要的管理者在工作中是否能够给予他们认可、帮助与提升。经过长期研究,合益集团将管理者在带领团队过程当中的行为特点概括成指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领跑型与辅导型6种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没有对错之分,每种风格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任务、人员以及管理的具体情况,只要满足了具体管理情景要求,每一种领导风格都可以是有效的。领导风格的多样性正是管理者领导力的体现,尤其在面对新生代员工时,管理者更需通过了解该群体性格与经历特点,并且通过“领导魅力”让新生代员工感受到价值与成长。

管理者应重新审视新生代员工

作为新生代,80后与90后员工具有非常强的时代特征。因此,很多人对新生一代的描述不一而足。但这就是新生代的实际情况吗?我们看看下面一段引文:

“由于新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因此他们对潜在雇主有诸多要求。他们希望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被赋予重任,并且需要老板留意他们的表现并及时反馈。”这段引自《财富》杂志的话,像是站在今天来描述80后、90后。管理者需要放下偏见,重新审视并拥抱新生代员工——由于普遍接受教育程度更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等良好条件,新生代的员工在具备领导力的管理者的帮助下,将能够发光发热、青出于蓝。

新职场人的四项潜在需求

较60后与70后员工而言——新生代员工希望更多地参与任务的重要部分,并作出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听从指挥。对于新生代员工,管理者更需要发挥愿景型、民主性以及辅导型的领导风格,才能有效激励,发挥其潜力,成就高绩效团队与组织。据此,合益集团建议,管理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帮助新生代员工取得成功,使企业(组织)、团队,以及个人达到多赢:

首先,多与新生代员工互动,聆听其心声——新生代员工以具备强领导力的管理者为榜样,并乐于分享观点。管理者应定期通过非正式交流、焦点小组等多种方式,与新生代员工进行互动,而对于他们提出的意见,需要及时作反馈或采取行动。

其次,明确地描绘愿景与战略,并让他们参与(involved),而不仅是告知(informed)——管理者需要向新生代员工明确战略目标,并及时让他们了解组织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与他们进行讨论。让新生代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组织决策流程,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欣赏并更愿意发挥价值。

第三,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新生代员工是网络一代,通过网络他们会跟同龄人进行交流,并对比彼此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等等。他们关注很多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判断公司是如何看待他们。例如,茶水间的咖啡会不会已经缺货好几天了,公司好像很久没有组织外出旅游了——这些细节在管理者看来可能无足挂齿,但新生代员工可不一定这么想。

最后,必须正直行事——管理者千万要确保个人、团队以及组织的正直,言出必行,做到坦诚、可靠。管理者需要刚正不阿,具备高透明度,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对于新生代员工而言,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很可能就会使他们一去不返。

管理者要综合运用领导风格

历史不断在前进,但历史也不断地在重演。关于对80后与90后员工的管理难题,实际上与数十年前60后与70后员工崛起时对他们的讨论别无二致。面对80后、90后,甚至是往后的00后员工,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发挥领导力,通过多种领导风格的综合运用,帮助他们融入团队与公司,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创造价值与提高绩效。新生代员工需要的是领导,而非管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小细节上吧!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就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最后因为政策行情,接不到项目,无奈倒闭。因为人少,老板人很好,在工作上都亲自教学指导。11年开始,包住宿,租了个小区房,一个月2000多,老板偶尔会去宿舍看望我们3人。看到我买了新家电,洗衣机那些。。第一句话就是“开发票没?拿回来报销”,这种细节还是很收买人心的。公司倒闭半年,我在新东家上班3个月,老板打电话说给我转账,因为有个项目回款了,大家都按规则分一点!老板当时是在读博士,后来考了公务员,相妻教子去了。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知识结构过程中,一部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部分是通过劳动来的;学习主要是读书学习,光靠读书学习不行的,读书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但有时候不增长智慧。人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人的智慧主要是在劳动中来的,劳动增长智慧,一个人如果光读书,不参加任何劳动,这个人最终可能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不劳动的人情商高不了。光劳动不读书也不行,没有理论的滋养你是受限制的。所以作为企业家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眼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3 0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你也可以改造社会。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那就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也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真正想改变社会的人,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敌人,只有努力想要救济帮扶的人。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8 1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领袖决定了整体风气。当领袖决定将团队成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便牺牲舒适和有形的资产也要保证安全,这样大家就会留下来,并且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奇迹也就会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2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今中小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励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展开共同合作,发扬中小企业的创业家精神。他呼吁,社会应当关注几个明确、可行的重要事项,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0 0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有钱,要赚钱、盈利,企业盈利才可以发展,才可以带来就业,给员工发放工资,回应社会的需求,让社会繁荣。第二个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企业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与企业发展连接起来,如果企业赚钱,大家也赚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企业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利益共同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