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作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亦是深圳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记者昨日获悉,节能环保产业将正式纳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深圳将设立节能环保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统筹安排资金额度5亿元扶持
作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亦是深圳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记者昨日获悉,节能环保产业将正式纳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深圳将设立节能环保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统筹安排资金额度5亿元扶持产业发展。
昨日,《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和《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通过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
现状:去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850亿
记者了解到,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知识密集度高、资源环境友好、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13年,深圳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总产值约850亿元,其中,节能产业产值约500亿元,环保产业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约100亿元。
为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深圳率先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等多条法规。但总体而言,该产业在深圳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标:2020年总产值超3000亿元
记者看到,《规划》为未来7年的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规划》称,未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到2020年,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成为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
同时,将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引领型的国内一流企业和研究机构,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全行业研发投入占增加值比重达到6%。
新建100个以上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3~5个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500个以上研发项目。
布局建设5个以上优势明显、功能完善、引领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组织实施1000个产业化项目。
为推广绿色建筑工程,到2020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10%,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
市财政:每年5亿元设发展专项资金
记者在《政策》中看到,自2014年起,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其中,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对节能环保技术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支持。
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同时,经认定的节能环保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予以5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资助期最长可为3年。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留住人才的关键看”老板”自身的格局(大公司里顶头上司就是“老板”)。当你自身“小格局”容不下下面人的发展时,有本事的都会自然离开,不然留着也憋屈。其他什么的都是虚的。最后,我不太赞成用“物质利益”绑定员工,因为小公司生存艰难拼福利如何也拼不过大企业,其次可以收买的人心会让我很不放心。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自身的格局决定了自己的团队。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