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能感同身受,现在能理解,就是一群没多少选择的人好容易找到了群体认同感和自我的希望,近乎病态的把自己所认为的“希望”紧紧抓在手中。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点毛病,或多或少,只是他们表现在了外面。我在深圳的中原地产刚过几个月,说是六点下班,实际上每天都要肝到11点之后,你如果正常下班,店长就会来问你,你回家有什么事呀,没事你回去干嘛,然后斥责你不努力,接着就开会点名批评你。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人体是极其精巧奥妙的,代表一种组织所能达到的最完美境界。企业也是一种组织,因此分析观察企业结构和功能,用人体来说明再合适不过。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从外观上看两者是相似的,对称的。据研究左半球擅长逻辑思维,右半球擅长形象思维。但是左右半球功
人体是极其精巧奥妙的,代表一种组织所能达到的最完美境界。企业也是一种组织,因此分析观察企业结构和功能,用人体来说明再合适不过。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从外观上看两者是相似的,对称的。据研究左半球擅长逻辑思维,右半球擅长形象思维。但是左右半球功能不是独立的,而是密切相关互为依赖的。更为巧妙的是,人体不仅由运动神经控制,也由植物神经控制,形成神经支配的双轨制。左右两个脑半球,两套神经系统,在发育上功能上可能有强弱之分,但从来没有哪一半是完全缺失的。正因为有两套系统的分工协作,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神经系统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但至少有一点是明显的,即人有主动意识控制和自主无意识控制两套机制。而且,自主无意识控制对人体非常重要。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心跳,就是由自主无意识机制控制的。假如呼吸心跳需要人的意识控制,那么人不仅很累,而且很危险。一旦进入睡眠、昏迷、酒醉状态,失去对呼吸心跳的控制,人的生命立即就结束了。最为奇特的一个现象,就是人在睡眠、昏迷、酒醉等无意识状态下,如果从高处摔下或跌倒,反而不容易受伤丧命。相反,人在清醒时摔倒,十有八九会骨折或死亡。这说明人体存在一种天生的本能,能够自主运行、保护并适应环境。
一个企业,战略代表左半脑,文化就代表右半脑。战略是企业的一种活的机制,文化也是企业一种活的机制。如果说战略是主动意识的企业行为,则文化就应该是自主无意识的企业行为。关于战略与文化的关系说法很多,有人说文化是战略的战略,也有人说战略是哥哥,文化是妹妹。不管什么说法,都说明战略与文化是同等重要的,是密不可分的。至于战略与文化如何分工协作,不是一二三四五几条可以简单归纳的。如果要做深入研究,恐怕永远也说不清楚,就像人体左右半脑分工协作一样。但是,至少可以从人体大脑神经运行机制,得到一些基本的启发。
第一,战略和文化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它们相互依赖,密切协作。战略是企业的显意识行为,文化则是企业的潜意识行为。一个企业必须依靠战略来发展,同时也需要文化来支撑。战略是文化存在和作用的基础,文化是战略前进和发展的依据。制定和实施战略,需要知识,智慧,技能和经验等条件,但为什么制定和实施战略,如何选择最佳战略,采取什么方式实施战略,如何对战略目标和效果进行评价,则必然涉及企业的理念、愿景、使命、精神、价值观等问题,这就需要文化来承担此重任。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一定离不开战略和文化分工协作。因此,企业文化如果被边缘化,被排斥在企业战略层级之外,对企业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也就是说,企业的战略和文化虽然职责有分工,但在组织上应该是同一个机构,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独立部门,就像左右半脑装在一个头颅里一样。
第二,战略决定企业兴衰,文化也决定企业兴衰。一个优秀的,强势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保证企业健康自主运行,不需要企业领导时时刻刻操心劳累。凡是企业文化机制健全的企业,老板都很逍遥自在轻松自如。张瑞敏,马云,韦尔奇等企业领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演讲活动,不需要时时事事介入企业经营,这就是企业文化在有效发挥作用。相反,那些事必躬亲,日夜操劳的老板,基本上都是因为缺乏企业文化所致。这类企业一旦缺少老板的掌控,立即就会陷入瘫痪和混乱。文化可以让老板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将精力和时间放在企业战略等重大问题上。文化也可以让企业超越老板个人局限,保持更长久更深广的发展潜力。
第三,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行为,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模仿才能形成。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仅仅依靠背诵口诀,熟记手册是没用的。必须依靠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将技巧转化为熟练,并且最终成为自主无意识的习惯行为。企业文化也是一样,仅仅依靠书面口头上的理念、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宣贯是没用的,必须将其转化为员工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要从员工最现实,最具体,最细微,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制度规章,操作规范等具体措施,落实到员工每时每事的行动当中。所以,那些只是陶醉于“提炼”“宣贯”“落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实际没有任何益处,也形不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第四,战略和文化的实施和运行,需要依靠企业执行与督导双轨体制。如同人体内有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植物神经一样,执行和督导是保证指令下达、正确执行、信息反馈、纠偏引导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很早建立的军事主官与政治委员的双轨体制,就是军队战斗力的最佳保障。阿里巴巴的马云深谙此道,在企业内就建立实施了这种双轨体制。执行与督导双轨制是否存在,是鉴别真假企业文化的试金(续上一页内容)石。没有双轨体制的企业,如同一个独臂英雄,瘸腿好汉,是不可能走得正,行得远的。
第五,必须将企业文化当成一种活的机制,而不是什么文字体系,门面装修,标准模具,精神枷锁,口号标语,精神鸦片,心灵桎梏,教条主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是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为企业经营实际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就是培育和强化这种机制,使之能够像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一样有效运行。企业文化的机制作用包括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六个方面。神经元细胞和间质组织,只是构成神经机制的结构条件,不能代表神经机制本身。同样地,理念,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也只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内容元素,不能代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本身。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重形不要神,不能只是为了“提炼”理念体系。
第六,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习惯性行为,就容易导致保守僵化倾向。越是强势的,成功的,辉煌的,悠久的企业文化,就越容易陷入封闭保守,落后僵化。就像一个人总是喜欢习惯性动作一样,如果没有主动意识的改造,是很难自己改变修正的。拒绝学习与创新,就使得过去的成功经验,容易变成未来的失败陷阱。因此,企业战略要激发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创新机制,让企业文化时时处处保持生机活力。鲜活生动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使企业战略更加具有先进性,前瞻性,预见性,适应性,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有效调整变革,使企业永远保持生机活力。
总之,战略和文化作为企业的左右半脑,相互依赖分工协作,并且通过执行与督导双轨体制,发挥对企业经营的有效作用。战略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战略。战略是显性管理,文化是隐性管理。过分强调战略,或者过分强调文化,或者非要分出个高低先后,上下雌雄,轻重缓急,尊卑贵贱,都是不合适不正确的做法。战略和文化互相没有导向关系,两者都应该以企业经营实际为导向。既不能为了战略而文化,也不能因为文化而战略。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在具体实践当中,造成战略和文化形成互相掣肘,彼此制约的尴尬局面,避免使得战略和文化追求理念,脱离实际。就像人的左右半脑,都要以生活现实为依据,而不能让左脑听命右脑,右脑又服从左脑,这样非导致精神分裂症不可。两者的建设要同步匹配,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说到战略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制定和实施战略,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人们意见不一致的,主要是对企业文化的本质,作用,地位,以及与战略的关系,如何发挥自身的价值等问题。大家不要为战略和文化的定义所迷惑,不要陷入概念文字的游戏当中。只要通过对人体神经机制的分析观察,就能够给人以有益的启发。欢迎各位入群与本作者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并不是单纯钱或者股票的问题。你想让员工有归属感,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把员工当自己人,当合作伙伴,当事业上的战友。战略上的决策是否让员工参与,不能参与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信息足够透明,是否真正做到没有等级差异,是否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种种业务关系、机会、瓶颈以及危险。老板问一下自己,公司是不是到处有不能让普通员工知道的秘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觉得真只有傻子才会产生归属感。我们公司每个小伙伴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细节,项目收入,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每个人都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能一起成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抱团一起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