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更夸张,之前去一家公司,那边职位说是“影视招投”,其实就是让你装白富美,然后去骗那种有钱的老头子,跟他聊骚,骗他投钱,最恐怖的是,公司里真有一个女的装那个白富美,然后其他员工聊到约见面,就会让那个“白富美”去,而且这种一套下来,骗到的钱基本都是六位数,还美其名曰这是线上线下配合的o2o模式[囧],真的恐怖。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太刚易折,太柔则靡。“刚柔并济”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与谋略。或“刚”或“柔”也凸显了领导者的思路与风格。如何在两者之间选择,以达到领导者策略之最高?
领导者的策略已不再是一种纯理性的思维运作模式,它往往越来越多地揉入了感性的因子。一方面发号施令,莫敢不从;一方面至真至纯,攻心为上。一刚一柔,使领导者的决策直中带曲,凹凸有致,凸显自己的非凡才干和谋略。
刚柔并济是领导者智慧与谋略的反映
“太刚易折,太柔则靡”,一般而言,领导者都不会让自己的思路完全偏向于某一方。走极端绝对不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式,也往往会导致后果的极端化,与持续发展背道而驰;铤而走险在许多时候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领导者要运用一种中性思维,实行“两手抓”战略,一刚一柔,刚柔并济,全面分析处理问题,在决策确立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权威,当机立断,说一不二,是为“刚”;另一方面又尊重下属意见,鼓励自由发言,是为“柔”。在处理内部关系问题上亦是如此,严格分清上下级关系与职责,不得逾越,是为“刚”;积极帮助下属解决困难,体贴关怀等,是为“柔”。刚柔并举、运用得当,既能确保企业运作的井井有条,又能稳定内部的团结协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如果实行单一的“刚性”领导,容易造成领导者的专权独断和下属的恐惧心理,从而造成上下级关系的“冰冻状态”,不利于工作积极性发挥和上层决策的正确率保证;而纯粹的“柔性”领导则容易导致管理的混乱状态和领导者权威受损,以及下属职员的肆无忌惮和有令不行,更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或“刚”或“柔”也能成就领导的风格
刚柔并济是一种最为可靠的领导方式,但是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的或“刚”或“柔”。作为一种领导策略,它们有其自身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并能在各自范围内发挥积极的功效。这重在于领导能眼明心亮,掌握不同实际状况,掌握不同职员的不同心理特征,并综合评估。该运用“刚性”领导时,绝不能掺进“柔”的成分。正如一个在战场上指挥的将军,令旗一挥,必须全军冲锋陷阵,若稍有心慈手软,必挫伤进攻的锐气,降低战斗力。企业领导也一样,在正确的前提下,该一锤定音时,绝对不可以有任何讨价还价的可能;对某些屡教屡犯者,绝不可以始终原谅、“开恩”,而须不留余地地作出处理。
当然,当以“柔”取胜时,也不可以夹杂“刚”的成分,否则会显得“冷面无情”。例如,当别人报之以友善与热情时,作为领导者也不可正襟危坐、不理不睬,而需要回应以相当的友好之情等。“柔”则和谐,“柔”则灵巧,“柔”也能散发出温暖的光辉,令人感到舒心惬意。不懂以“柔”换“柔”的领导,往往显得过于冷酷而不近人情,也不会被广泛欢迎。
当然,至刚至柔也罢,刚柔并济也可,都在于根据变化着的不同情况及具体形势、具体问题作出区别对待,并无定法。取舍之间,都能展示领导者的策略与思路,而其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以理服人”。失去了“理”的支撑,任何策略都将归于失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