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不论是企业还是高管本人谁都希望有个稳定和谐的氛围,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销高管的跳槽其实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经济动荡,心态浮躁的市场状态下就更是普遍。针对这种现象,板子单纯打在谁的身上都不合适,我们可以从双方的角度客观的分析一下。
一、言过其实的包装谁之错
不论是企业还是营销高管本人,在合作之前都给自己一个精美的包装,营销高管装扮成一位无所不能的全能高手,感觉就没有自己没做过,做不了的事情;企业也把自己描绘成温柔的凤凰窝,能为天下所有的金凤凰提供温馨的港湾。可是等到真的接触的时候,企业发现,营销高管言过其实,根本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营销高管也认为企业无法提供自己所期望的平台和所需要的资源,于是一拍两散。如果在最初接触的时候,大家都务实一些,描述都客观一些,这样的事情就会少一些。
二、上了床才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要的
企业和营销高管的合作,有时候就像是男人和女人的结识与结合。在当初恋爱的时候,“情人眼里出西施”,怎么看怎么好看,可是等到真的结合在一起才发现,原来对方竟然有那么多的毛病是自己不能忍受的。企业发现对方总是不按照企业的思路去做,而营销高管也觉得自己总是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而无法施展。况且这样的碰撞和磨合在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会存在,如果双方不能求同存异,那么合作势必无法继续进行。
三、七年之痒总是存在的
也有一些情况是,营销高管和企业合作了很长时间,这样就如同两个人结婚很多年了,当初的激情和神秘早已不再,企业觉得预期越来越不令自己满意,如果有个高手一定会做得更好,而营销高管也居功自傲,觉得企业离了自己就做不好,也或者觉得自己的付出多了,回报少了。这个社会总是不缺乏诱惑的,企业想找高手,营销高管也频频碰到大摇橄榄枝的,当双方中的某一方被足够大的诱惑所吸引的时候,分手就不可避免。
四、提升情商是双方都要注意的事情
市场环境是多样的而且是动态的,营销高管和企业的合作,说到底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过程中,因为理念,思维方式,运作手法的多样化以及环境的变迁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所以在过程中,双方经常性的沟通与说明就显得尤其重要。是人总是有感情的,但是企业和营销高管的合作不能单纯的感情用事,更需要从长远的,有利于双方的和谐共处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这个合作过程中,人的情商显得更加重要。抛开个人的好恶,从企业美好的未来,个人发展的合适平台考虑,在不同的阶段,总是会有所不对等的收获或者付出,但是不论怎么说,企业和营销高管的长期稳定合作不论对企业还是对营销高管都是有好处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和谐对企业的伤害往往是显性的,也显得更大一些。对于营销高管个人的品牌的伤害虽然是隐性的,但是长远而言,也是代价不菲。
最后,祝愿企业和营销高管这对“有情(情意)人终成眷属”并且“有情(情商)人永成眷属”。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当一个工作让人觉得生活无望; 或者从过程看,这份工作在给一个人或快或慢的积累负能量。这个负能量积累到此人的一个心理阀值后,就达成了离职的必要条件。 不说充分条件,是因为实际环境复杂,不是员工个人想走就走的,年终奖等阶段利益啊,人脉啊,title啊,公司阻扰啊,家庭经济环境啊,外界就业形势啊等等,都是成为是否实际离职的考量因素。 但,归根结底,魔由心生。人心不在了,就只剩下了一台被动的工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