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老婆她公司也举行这种培训活动,我那天正好送她去,结果听了五分钟,听不下去了,我蹓跶到楼下大厅,拿起备用机拨打了110,说是诈骗活动,场面很火爆,内容很洗脑,结果没十分钟警察就来了[doge],上去大概半小时左右吧!我老婆下来了,我假装不知,问怎么你也偷溜啦?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有人报警,活动取消了[滑稽],嘿嘿嘿,深藏功与名,这帮神经病,就是欠110收拾。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统计数据表明,90%的公司会在创立的一年内倒闭,第二年的死亡率也非常高。
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美国、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创业大国,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新兴创业地区也同样如此。
本期推介medium网站的文章《我们“开始”创业的方式》(Thewaywe“start”ourstartup)。作者AdryanHafizh认为,创始人最应该做的,就是重新思考看待创业公司增长的方式。
作者指出,正确对待增长问题非常重要。
在创业初期,不要只关注经济单位的增长,尤其是模糊指标的增长。
相反,要专注于实现可持续增长。这并不意味着创始人应该放慢增长速度,而是应该与基本原则发展保持平衡。
其中,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关于创始人的心态。
创始人需要明白,人脑就像一个软件,有输入,有过程,有输出。每隔几个月,软件就需要升级,这样它们才可以处理更大、更复杂的过程。
创始人需要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比如把阅读或在线课程作为他们的工作清单。
通过这些活动,创业者能比较充分地准备随时迎接伴随公司成长而来的更复杂的挑战。
简单地说,当公司只有10个人的时候,创始人需要具备领导30个人的心态。
通过不断磨砺,创业者可以进一步思考、权衡,选择最适合创业公司成长的道路。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团队开发。
作者提到,根据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最终决定于最短的木条,这意味着创始人需要关注每一个核心团队成员,评估和规划他们的个人发展,以确保符合公司未来的需求。
在制定一年收入计划的同时,创始人还需要制定每一年的组织和团队结构规划。
在准备下一个季度的市场营销活动时,创始人还需要组织下个季度的团队技能和知识培训。
通过开发团队能力,才会有更有活力的员工应付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以满足随着公司增长而日益繁重的大量工作。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构建科学的团队执行架构。
许多早期的创业者,只关注“想法”,把注意力放在完成里程碑的“任务”上。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创始人将无法监督公司内部任务的每一个细节。
作者举例称,当团队小于10个人时,每个人都可以向创始人汇报工作,创始人作为“总经理”坐下来检查每个团队成员执行的每个任务。但当公司规模发展到超过20个员工甚至更大时,创始人将无法有效地实现单独管理。
如果初创企业不在合适的阶段构建可伸缩的团队执行架构,那么企业增长将被限制在创始人能够监视和控制的范围内。
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团队执行架构能够形成一套规则,用于为每个员工决策、任务委派和绩效评估。
当初创企业在初期就尝试这些规则时,可以不断改进并适应公司增长而自行扩展、复制、高标准执行,无需创始人亲自监督每一位员工。
综上,创造一个独角兽需要多方面协同,需要一个强大的创始人,拥有正确的团队、正确的市场和正确的时机。
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注重公司根本,从创业之初就为公司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创业第一年的高死亡率中存活下来。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