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讨论:如何优化企业的运转效率

[复制链接]
查看: 1713|回复: 5
发表于 2021-8-7 1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在百度糯米做过几天。晚上8.30上班,他们大多8点到了我8.25分到那里已经是个另类了,完了喊一小时口号玩游戏做演讲那些,下午2点上班1.30就要去到做自我总结之类的事。谁开单了有广播的,也是全体要鼓掌[笑哭]上班第三天的考试我故意搞砸了就不用去了,别提多开心了。
要做好一家企业很难,特别是初创企业,小编我有幸创立了一家自己的网络公司,从注册到财务到交税都是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的,特别是在企业盈利点这块,可谓是想尽了脑筋,不拼一把也许一年后企业就死了。那时候创业失败说出去多不自在。

谁都希望企业像一个函数,输入X,就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Y,可是现实中,企业的运转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

试想下,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催,跟进、监督,下面的人才会动一动,有多累。这家企业就像一辆牛车,后面拖着几百斤的东西,创始人就是那头老牛,压得喘不够气来,老牛一停下来,整个企业就瘫痪了。如果行业的竞争对手也是这种管理水平,那还能勉强生存,一旦遇上强悍的竞争对手就死定了。

而优秀的企业像高铁一样,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每个员工都自我驱动,推动整个企业高速运转。可能一开始别人只是在某一方面领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把这种优势转换成其他维度的优势。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存活,绝对不是依靠单一维度的竞争优势,而是成为全能型冠军,辗压竞争对手。

创始人、管理者经常在思考如何打造一家高效的企业。

一、选择做什么。

有些人想是不是自己没抓准市场的机会,或进入一个红海市场,或生产没有需求的产品,企业的管理效率再高也没什么意义。选择决定上限,而努力只能决定下限。

二、商业模式。

想清楚我们是平台模式、产品型,还是其他类型的公司,然后分析这种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看到背后的本质,最后得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怎么完成冷启动,推动整个系统运转起来。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关于员工怎么工作的战略。大多数传统的企业家,就坚信“人性本恶”的管理理念,需要设置各种制度来监管员工,领导和员工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奴役和被奴役的状态,背后总有一种阶级斗争的味道,管理的成本非常高。

可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管理理论不是这样的,我们视每个员工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参与工作是他们选择来工作,他们或者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个公司,喜欢这份工作,想参与其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体现出人生的意义;或者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愿意承受工作当中的心酸和不易。

这关乎员工最底层的认知、那些根本观念——只有他们认识到老板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不是为老板打工的,而是自己的选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去,整个企业的文化才会逆转。

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啥事都要领导盯着,又能盯得了多少个人呢?可能同时跟进3、4个人就到极限,再多整个企业的效率就会极大下降——顾及左边,就会忽略右边;顾及前后,就会忽略后面。这时信息专递是从金字塔的顶端往下流通的,然后再从底层反馈回来,如果上层不去推动,或者疏忽某个信息,整个系统就不会及时反馈,等到出问题后才会反馈到高层。

但是如果每个人主动反馈,那么信息是从现场第一时间反馈到顶层的,从之前的一对多,到现在的多对一,那么领导得到的信息就会非常及时而全面,那么就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推动整个企业高效运转。

四、人才。

人和人有很大的区别,识人和用人是优秀管理者的基本功。有经验的管理者和别人交流几次,基本就能看清一个人——他的动机、性格、思维方式、三观、知识结构、见识、经验,知道他的优缺点,评估他合不合适自己的企业,能在企业中发挥什么作用,怎么用好他,为他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优秀的管理者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心中有清晰的标准。作为管理者比较忌讳的两个问题:一是不尽最大的努力去吸引优秀的人;二是尝试去改变一个人。有些管理者有拯救、英雄主义情结;好为人师,喜欢到处装逼;或者不自信,担心招太优秀的人自己hold不住,如果企业的招聘被这样的人把持,就死翘翘了。

招聘是企业人才的入口,我们招到什么样的人进来,决定这家企业的底子。招的人越差劲,差劲的人越多,这种惯性就越大,就越难扭转。招的人素质越好,底子就越好,啥事一点就通,整个企业就具备高效运转的前提。

有时企业运作不顺畅和没建立完备的管理梯队有关。有些业务出身的创始人,在创业的初创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业务做起来,冲锋在一线,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来。但是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发现忘记培养一批得力的干将,所以下面的人什么事都找自己。每个人能直接影响和管理的人都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企业没形成管理梯队,企业就会遇到天花板。

五、职能和绩效。

为什么很多大企业的高管,空降创业公司最后水土不服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大企业的部门职能、绩效评估,业务流程都是非常成熟的,这个系统会自动运转,管理者坐在办公室,事情就会自动找上门来。但是初创公司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从零开始,构建企业这个系统,可能不主动去找事情做就没事情可做。小公司想要贯彻一些东西特别难——因为人少,系统的惯性还没有形成,自己要处处以身作则,完成整个系统冷启动的过程。

像前面说的,从我们想做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出发,看看市场有什么机会,我们怎么定义自己——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得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做各个部门工作的拆解,得出部门的职能,每个人的工作内容,根据它制定考核的绩效——建立的评判的标准。

如果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判断自己好不好,做好这个事情需要哪些技能,未来应该往哪些方向提升自己,有何高效可言呢?

针对上述的第四点和第五点,我特别推荐RamCharan、StephenDrotter和JamesNoel合著的《领导梯队》,它论述得很透彻。

优化一家企业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在改革当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如克服思想的惯性,调整部门的职能,重新划分权力范围,所以在改革之前需要在内部形成共识。大多数企业死于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公司的利益之上。

小编我第一家公司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因为不懂税务,只知道按季零申报企业所得税,没想忘记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因为企业税和员工个人所得税是不同的平台缴纳的,所以没弄,还被发邮件补申报了。
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你没钱,对我很重要。什么意思?只有当你没钱了,你才会为了求生而向我出卖劳动力,为我服务。怎么让你没钱?挤掉你的生存空间,买断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直到买光,浪不浪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生产资料都属于我,你不能动,想动就来当我奴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14 2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企业要学会用工业化手段·效率·成本,塑造个性化产品;传统企业必须颠覆传统,重塑自身价值,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核心产品。只有改变才会有希望,只有改变才会有未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8 07: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家如何追求幸福呢第一,发现幸福:幸福就是爱和被爱,需要和被需要,它是一种自我感受和感知,一种力量的联系。幸福源自于家里,公司里,社会里,自然里,自己的内心。第二,创造幸福: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我们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幸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首先创造生活信仰,其次创造财富,最后创造价值。第三,传承幸福:幸福的企业家,才能有幸福的家庭和幸福的企业。要做到传承教育,传承价值,传承能力,传承规则,传承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31 06: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管理,初步想法感觉是:顶层有一个决定层,决定层下面会有一个决策层,决策层即为企业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决定层提供方案参考。决策层的人来源于部门,地方,高校等各渠道,人数或许可在50-100人,内部人员也是有流动,以保证方案优质。两个层的关系或许是:1.决策层提供自主化的方案。2.决定层也可以根据要求要求决策层制定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08: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其文化会不可避免地朝着束缚变革性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组织文化和组织的其他一切要素一样,都是人类的创造物,因为可以通过管理之手塑造它们。每天你展示的每个行动、每个决定以及你塑造的每个行为,都塑造了组织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