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发现:误入歧途的美国式培训

[复制链接]
查看: 1709|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5 15: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算命和培训有什么不同?"定位"的提出者、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最近对美国式培训的总结,听起来好像是在说中国式算命。

算命和培训有什么不同?"定位"的提出者、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最近对美国式培训的总结,听起来好像是在说中国式算命。

"先是找到那些缺乏安全感或者觉得不幸福的人。给他们的问题提供一个答案,要用听起来智慧无比、实际上含混不清的语言来包装你的建议。要承认这是个糟糕的世界,不过不需要他们做实质性的改变就能解决。"也就是说,解决方案要简单易行。就像算命先生的解决方案是护身符或者咒语,培训大师的解决之道是参加讲座和工作坊,书和磁带。

为了更好地竞争,要提升员工,这是对的。特劳特的观察是,美国企业为了提升员工,把钱都花在了所谓的自我改善(self-improvement)或称励志(motivational)的培训项目上,这就错了。根据特劳特的描述,我总结出美国式培训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斯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被称为"美国历史上自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以来最热门的自我改善顾问"。他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在中国也是畅销书,自然也有以此为主题的培训和其他产品。柯维的要点是:"要充分发挥你的潜力,你需要打造性格。"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性格"培训。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他明星派头十足,会在烟雾和追光中大步登上培训舞台。他著名的培训是UPW——"释放你内心的能量"(Unleash the Power Within),内容之一是被培训者赤脚走过热木炭。罗宾斯的要点是: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比如走过热木炭,关键在于态度,只需要很少的技能)。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称为"态度"培训。

现在,美国式培训进入了第三阶段——"情感"培训。就是引进那些战胜了失明、瘫痪或者其他生死考验的人作为演讲者,来鼓舞员工战胜一切困难。中国式培训跟美国式培训的区别是,顺序倒了过来,先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想一想以前那些身残志坚而事业有成的到处做报告的人们)。

中国式培训除了"情感"培训是原创(当时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性格"培训和"态度"培训都借鉴了美国式培训的"成功"经验。一些中国公司,还从美国请培训师来培训,其中通常会包括脱离商业语境的人际游戏、角色扮演等"有趣"的内容。在特劳特看来,这些培训都是浪费时间。如果员工想走热木炭、玩游戏,让他们用自己的时间,花自己的钱。公司的培训费应该用来培养更好的员工,不是培养更好的人;应该追求有效,而不是有趣。

特劳特的建议是,首先,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培训。"很可能你的员工阅读存在问题,表达存在问题,写不好一篇备忘录,读不懂资产负债表,要么不会用、要么过度使用计算机。这些是应该开始做培训的领域。"他举的例子是联邦快递,其培训完全围绕实现"隔夜快递"的目标展开,教员工如何高效率地递送和跟踪包裹。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队的供应链体系复制了联邦快递的培训技术,因为有效。

然后,着力于更高的技能建设,尤其是营销和创新的技能。特劳特赞扬了通用电气的培训模式,强调了受训者培训他人的重要性。在通用电气,1100名高级经理人会接受七天的密集培训,然后,他们再去培训下面数十万的经理人和员工。

特劳特的建议,不够高深莫测,也不够激动人心,也不够简单易行(建立通用电气那样的培训体系是容易的事情吗?)。特劳特对自己的定位,显然不是算命先生或者培训大师。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90后员工普遍不愿意讨好领导了吗?为什么?

我的前公司,微信群名字就是一个90后Hr取的,叫金粉世家。老板姓金。我是发工资后一天提的离职。群里正好在约发工资后去哪happy。我说我就不去了,一个要离职的人,不去扫大家的兴。这位90Hr开始走油腻腔,说什么只要一天还是同事,就是大家庭的一员。金爸爸会在聚会上发红包,抢个红包再走。本80后说了句,我没那么多爹,就退群了。80后,不是为了那点臭钱,也普遍不讨好领导。90后,如果能给够臭钱,讨好领导起来有创意得多。如果90后,都普遍不讨好领导了。说明90后,普遍钱没给够。
我这人吧,被骗进去过传销,也是自己脑子转得快,加上我脾气特别倔,硬是配合另外一个老哥打出来的,我最烦工作的地方叫我家人或者什么,或者叫我做那种跟传销有点相似的东西,没法形容那种感觉,有点想打人,我没有暴力倾向,但就是听不得,赚钱的方法老多了,这样赚的特别多吗?不见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上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事情,在过去的产业化年代,所有的企业只为追求利润而争前恐后,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也越来越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优秀的新人进不来?进来了要么遭受排挤,要么自动离职?就是因为有部分老人挡道。将不好的老人和庸人开发或开除,相当于农民种庄稼,拔除杂草,稻谷才有好收成,是为优秀的员工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7: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有时候是蓝海,有时候是红海,有时候是长尾,有时候是头部,没有定数,只有管理才是永远的蓝海。企业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所有伟大的战略,终究需要落地,才能产生绩效。企业经营的本质还是投资回报率,而投资回报率是管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企业需要围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打造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业长青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4 17: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7 17: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企业的产品与品牌生产的产品区别何在?品牌生产的产品是产品加价值加梦想,这一切都围绕产品而连接,当我们买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不仅是买那个需要的产品本身,我们买的产品是让你充满梦想,让你追逐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