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后那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用悲情音乐和话术搞氛围,利用你的亲情、友情、爱情、善良、温柔、同理心,激发你的内疚、疯狂、歇斯底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的管理,可是人最本真的情感却被亵渎了。今天看那些招聘信息好多公司都这么写:员工福利:缴纳五险, 月休4,法定假日,按时发薪;现在企业都这么不要脸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义务,写成员工福利?我还见过职位简介直接写,上班坐办公室吹空调,接接电话的。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一个单位存在的问题,少数是普通员工的责任,大数源于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
管理就是用合适的方法管人管事。对于不同的部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主要技能是宽容部下所短,充分发挥部下所长。不能容忍部下的管理者也不是优秀的管理者。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不重视人才管理、不重视员工素质培养,是一个糟糕的单位。所谓“三现”,指的是现场、现物、现实。当发生问题的时候,管理者要快速赶到“现场”去解决问题,处理矛盾。
管理是人的管理。领导等于“领袖+导师。”人才是单位最宝贵的财富,能够经营好人才的单位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这是领导者的责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用人不在于如何缩减部下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充分发挥部下的长处。
管理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砖,而忘记打牢基础,总有一天会快速倒塌。管理者要把精力多用在引导员工的思维和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上,而不是盯在员工的行为和缺陷上。
不要抱怨员工不尽力,而要检查管理方式是否合适。好单位出现问题经常自我检查,坏单位出现问题总是批评别人。管理知识不等于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不等于管理素养。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管理者的核心管理精神。抓好提高员工的素质工作,单位的力量自然会产生;不抓员工的素质工作,单位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差。留人有“薪酬留人、情感留人和文化留人”,但是后二者更重要。管理就是让员工知道领导的规划,理解领导的规划,理解领导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维系彼此。如果领导在工作中失去冷静和忍耐,只会用愤怒去指导工作,被怒火控制心情,那么只会带来管理的恶果。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自始至终把人性化管理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管理成功的关键。你奖励员工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觉得他在受束缚和折磨。没有不适的员工,只有不适的领导者。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无能。
管理者的人品,品是上下三个口,众人的口;人格的格去掉木,就是各人的各。二种领导思维:一是内向型思维模式:从内到外,错误的几率低,内耗小;二是外向型思维模式:从外到内,错误的几率多,内耗大。从外转向内,所有的问题就是领导自己的。团队各自责,天晴地宁;团队各相责,天翻地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能够让员工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的管理。能够让员工把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的管理。管理:最好的状态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问题管理,管理问题。承担责任不是问题出现之后,而是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前。要结果,不要过程。要效果,不要借口。管理无小事,许多大事就在小事之中。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单位有问题,不是缺人是管理出现问题。任何时候,管理责任都有一个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担过多的责任,另一方就会相应地减少承担等量责任。领导不能把责任都推给部下,把成绩都归功自己。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小细节上吧!第一份工作,做了3年,就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最后因为政策行情,接不到项目,无奈倒闭。因为人少,老板人很好,在工作上都亲自教学指导。11年开始,包住宿,租了个小区房,一个月2000多,老板偶尔会去宿舍看望我们3人。看到我买了新家电,洗衣机那些。。第一句话就是“开发票没?拿回来报销”,这种细节还是很收买人心的。公司倒闭半年,我在新东家上班3个月,老板打电话说给我转账,因为有个项目回款了,大家都按规则分一点!老板当时是在读博士,后来考了公务员,相妻教子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