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专注:如何向老板证明你搞的培训有用?

[复制链接]
查看: 1397|回复: 5
发表于 2021-10-22 14: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导读:作为培训经理,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你拿着培训课程预算找老板审批,冷不丁老板问了一句:“你搞这些培训究竟有没有用?”

作为培训经理,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你拿着培训课程预算找老板审批,冷不丁老板问了一句:“你搞这些培训究竟有没有用?”

这时候你该如何作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一旦回答不好,就会掉进坑里。

如果你回答“有用”,那么紧接着他就会抛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用?”这时候你就得好好思量:“是啊,培训到底有什么用呢?”你的迟疑和支支吾吾的态度可能会引起老板的不爽,他可能据此认为你根本没有把培训课程想清楚就只想着花钱。但是反过来,如果你不假思索的贸然拍着胸脯说:“这些培训肯定有用,我保证。”这也会暴露你的不稳重和肚里缺货,说明你对这个问题没有作过深入的思考,这种缺乏思路却急于打包票的做法也很难让老板放心和满意。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你回答“无用”,这就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培训工作:既然没有用,还做它干什么?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容易让人陷入两难境地。

针对“培训究竟有没有用”的质疑,应该如何应对呢?最常见的无非以下几种回答:

第一种回答:培训有用,能够改善员工绩效。

为了证明这一点,有的培训经理还会列举出相关的数据,比如,通过某次销售技巧的培训,让销售人员的人均合同销售额在当月提高了20%。这种回答和举例看上去很精确、也很有道理,但是往往禁不起论证,尤其是在关联性方面——很难证明一次培训和业绩提升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提高的那20%的销售额是不是通过销售技巧培训产生的结果呢?因为销售额的增长,有可能是进入销售旺季,有可能是降价促销,也有可能是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等等,也就是说,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提升销售技巧的培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你说通过培训带来了销售额的增长的说法,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因果关系,是很值得怀疑的。

第二种回答:这些培训有用,在很多公司都是证明过的。

这个回答潜藏着的意思是说,既然别人用过、检验过,当然对我们也有用。为了证明这一点,你甚至可以拿出数据来加以说明,比如哪些公司做了这些课程培训,举行了多少个场次,覆盖了多少个层级的员工……但问题是,这只是表明别人做了什么,并没有表明别人做的结果如何。当然,最重要的,别人用过的课程对自己公司就一定有用吗?这实际上是一种跟风从众、不求甚解的懒人心态,至少是说服力不够强。如果培训课程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痛点,也就很难打动老板。

第三种回答:有没有用,得按照培训四级体系来评估。这种回答有理论根据,显得很专业,也更有高度,比如跟老板的说辞如下:

“老板,你问有没有用,主要还得看效果,效果怎么样,要根据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法来评估,然后才能确定……”

等等,打住!啥叫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法?当你正要眉飞色舞说起这个评估法的时候,老板却向你打了Stop的手势。说实话,这套理论的确很专业,也相对比较严谨,但一般老板听不懂,也不感兴趣。这时候,对我们培训经理打击是相当大的,很多人就会陷入了一种挫败感,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了。

那是不是说“培训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呢?在搞清楚答案之前,我们必须先来厘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有没有用,还是有没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最后一个回答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有效”和“有用”不是一回事。培训是否有用与是否有效不能划等号。通常意义上,有效等于有用,但二者也存在区别:有效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用是可以利用、有价值。

换句话说,有没有用,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有没有效,是从结果的维度来看。培训没有解决某一问题不代表培训没用,也许是用错了地方,这就变成了培训和培训需求匹配的问题了,在这里就没有必要展开。有没有用,不需要去验证,有没有效,一定需要验证,否则就很难证明有效。

所以,培训经理要跟老板确认清楚:你问的是有没有用,而不是有没有效。

第二、在我们大脑中忽略的有哪些过程?

我们很多人思考问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直接从问题跳到结果,忽略了中间的推导过程,这就会很容易造成一个思维上的盲区:以为C是A直接导致的结果,实际上,C是B导致的结果,而B是A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常常忽略掉B的存在。

那什么是培训的中间过程呢?培训的中间过程就是在课程与效果之间,还有“迁移”和“转化”的存在。假定那些课程都是有用的,但能不能转化为学员掌握的知识,内化为员工的技能,这个就是“迁移”,而不是课程讲完了就结束了,而是看学员有没有掌握。学员掌握培训内容之后,他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方法和技能更进一步,做事效率明显提升,那么他的个人绩效也随之获得提升,这个过程就是“转化”。能做到这两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其实都相当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培训有没有用,不是凭谁一句话就能下判断,还要看中间过程,没有中间过程,就不会有结果。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针对老板的“培训有什么用”的发难,可以简单回答:当然有用。它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可见的地方,一个是不可见的地方。其中,可见的地方如下:

第一、从不理解到理解。通过现场测试打分,原来不知道的地方,现在知道了,原来只知道怎么做,现在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原理上有了更深的认知,能够举一反三,指导自己今后更好的处理相类似的工作。

第二、从不会到会。很多人通过培训学习,从不会操作到会操作,从没有掌握方法到学会掌握方法,前后对比非常明显。比如某员工不会开叉车,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练习之后,会开叉车了,而且取得了相关操作资格证书,这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

第三、从生疏到熟练。通过培训强化,让学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变原有的思考模式及操作习惯,并且导入形成了新的工作习惯,然后再定期的检查进行固化,让员工对某一技能变得更加熟能生巧,上司明显感到取得了进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还有不可见的地方,比如学员的眼界、思维模式等等,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出来,当众多的影响因子集合到一块,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化学反应,只是你感觉不到而已。就像孩子吃饭,一顿饭测量不出孩子究竟长了有多高,但是孩子确实在成长,不能因为测量不出来就把吃饭给省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量(吃饭)的积累才能有质(身高)的飞跃。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有哪些成本是老板们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

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20人以内的团队规模,以下是我开公司前未曾预见到的成本支出: 没想到租个100多方的毛坯办公室,单装修费用就要花个5-10万,还以为租几张办公桌椅刷下墙就可以入驻办公; 没想到在有点档次的办公楼,隔几个到顶的会议室,单消防改造就要花2,3万; 没想到营销成本这么高,一个付费点击就要花几块,开了推广账户就要一万,一个月稍不控制下预算,几千到几万的推广费用可能就打水漂了; 没想到招聘网站开户也要钱,一年开了招聘账号就要五六千; 没想到每个月帮每个员工交社保要1K,企业需要承担600-700的费用; 没想到需要交各种各样的税,什么企业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等等; 没想到管理的成本这么高,管理上稍不留神,就要浪费很多人力成本;
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生存,挣钱,不得不做,有些人可能是真的被洗脑了,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用?无论那样,都挺悲哀的。我希望工作并不是全部,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觉,还要陪伴家人啊,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待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想要我免费加班,可以啊,一个月因为特殊情况加几天班,也不会特别在意 。只是家里有情况的时候,单位也可以通融一下……都是互相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0 1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关键任务是突破事实和数据的限制,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自己需要越来越希望寻求新的可能性,并创造出可以实现这些可能性的愿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9 19: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企业家在全球经济环境当中是十分被看中的,它吸引了很多人才、资金,随着它的流行度、普及度,我们需要去考虑一下社会企业家到底是什么?需要去做什么?社会企业家精神现在会使全世界受益、使社会受益,社会企业家的目标是能够使这个社会受益,或者使这个社会最大程度上来进行受益,社会企业家精神对于精神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责任在涉及管理和工作质量的时候就成为非常敏感的词汇。在团队协作中,逃避责任是指团队成员在看到同事的表现或行为有碍于集体利益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给予提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团队成员由于逃避责任而导致整体效益下降时,他们就会真的相互怪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 14: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管理者要辞退一个不合格的员工时,别为难、别折腾、别扣罚员工,直接一点,及时告诉员工,别浪费双方的时间,把该给的都给了。让员工体面地离开,是管理者的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3 0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社会上负能量非常多,人能不能向正能量去吸收,平衡人体中的阴阳?这就是人不要永远追求辉煌、成功、幸福。讲企业,一个企业的成败首先看这个企业主有没有一种平衡而辽阔的态度,才能穿破极具变化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管理企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企业之家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企业之家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