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毕业没找到工作,在莆田系男科医院干了两个月网络咨询(前些年才知道类似于或者就是医托),就来了一个人,还是来了一下就机灵的溜了[微笑], 主管可以查看所有工作QQ微信聊天记录,经常说不要把聊天搞成公益性咨询(就差指着我鼻子说了),觉得很违背内心的医德,第三个月辞职了。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今年年初离开广本4S店,赶往郑州。安居郑州,开创自己的事业,不再漂流了。
在家里休息了几个月,前些日子开始找工作,期间有好友及或猎头推荐我去外省或河南省内其他城市发展,机会及薪资要远强于郑州,我都拒绝了:我明白,我今后的生活战场就在郑州,工作自然要在郑州才行。
由于在郑州没有汽车圈内的好友(其实有几个同学就在郑州;呵呵,自己好面子,也不愿去“麻烦”别人,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我在郑州),只好在网上悬挂简历,等待伯乐出现,同时也在家里自我修炼,提升自己。
很快,就有几家,但是不合适,当然有你情我愿的因素了。其中,面试这个环节就是无法避免的一个关键场合,我在做总经理和管理层时,就对面试者很注重!主要关注以下三点:1、是否有必要及必须进行面试。考虑到面试是要求应聘者必须来到公司进行面谈的,势必会影响应聘者的时间(或许他在上班,需请假)及经济负担(或许他在外地,需支付更高的经济成本),因此,我常会要求进行电话了解,这样,方便、经济,对应聘者而言非常实惠实用。只有在电话访谈结束后,才会要求进行面试(在进入这一环节时,基本上这个应聘者就被录用了)
2、面试环境。作为在职场打拼10年左右的我来讲,能够深刻体会到应聘者到新的环境及面试压力下心理的波动变化,往往有可能导致紧张,丧失了正常的发挥能力,导致面试失败。而我认为,企业面试,是为了招揽和熟悉准新员工,不是为了“考试”而面试,更不是考应聘者的“应试能力”!所以,我会和应聘者聊天,谈家常,即便是问道专业类比较强的问题时,我也会让应聘者谈他原先工作的专长部分;同时,我会仔细听,考察他在原来工作的岗位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学习能力,自信心等等。因为,我们相信,一个热爱学习和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态度良好的应聘者怎么会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呢!这点我深信不疑。
3、面谈技巧。因为工作环境、公司要求等等不一样,我们无法也不能强行按照自己所在公司的标注去衡量他的工作行为和工作内容有问题与否。所以,同一工种,不同的公司其工作内容及重心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甚至千差万别!考虑到这些方面,我尽量避免询问应聘者诸如“谈一下***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你说一下***岗位每天都应该做什么”、“****职位的工作内容及重点是什么”等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无法判断应聘者主观能动性发挥能力,无法考察应聘者的思维及工作能力,甚至会因为面试官“先入为主”的判断,导致应聘者面试失败,错失人才!
以上是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和企业用人的基本原则方面谈了下本人面试准员工的三个环节的把握情况。如今,我自己要去找工作,自然面试的主体就换了。趁着对最近两次的被面试印象还有,赶紧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家郑州陇海路区域的某4S店,要求我去面试,我问及具体环节和安排等,却不能告诉我,需要到了参加面试才知道。机会成本,我明白的。整理下,应约前去,发现已经有几位求职者被面试方安排4s店二楼走廊尽头的沙发上了,自己也被告知,面试官现在有事情,过一会儿才来!请我们等一下。我愕然,后悔这次被他们人事部门热情的声音打动,再次来这家面试(就在2012年,他们人事部门经理打多次电话邀我去他们公司;结果,我做了七八个小时的车到了他们公司的时候,被告知他们总经理今天休息,不知道是否来公司。爽约,听后,我当时就很气愤,也很无奈),我就打算离开,被他们工作人员安抚称,总经理马上就来了。
这家公司一直在招管理层,我印象中,这种现象持续有4-5年,或许更长时间。我以前就想:公司缺人基本上有两大种情况导致:1、公司要求标准高,无法找到适合本高薪的人才;2、公司管理模式有问题,员工无法在公司长期生存下去(特别是管理层:要么离开,要么做傀儡待下去)
走廊的尽头右侧是汽车展厅的上方,可以直接看到一楼员工的各种行为;左侧却有个通道,我仔细一看,通道的右侧是卫生间。这才明白,为什么不时有人在我们旁边走动。
喝了口自带的矿泉水才发现,其他求职者面前没有水杯,我心理暗自揣摩,是否要马上就走。大概等了一个多小时,行政人员请我去面试,说是某某总经理面试我。
谈了些什么,不必细说,不过时间不是很长。在最后,我向他提了问题:
您人为公司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人才需求,他答。
出现的时间有多久了?我再问。
企业永远在对人才有*******需求,他答。(我知道他在打官腔)
据我所知,一企业对人才的长期招聘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内部员工离开导致居多,那公司有什么错失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追问。
这个……我们公司有自己的办法,他答。
我笑了,嗯,我明白了。
「这家公司肯定不会录用我,自然我也不会去;这就叫做你不情我不愿,无法走在一起!」我很开心,我这次没有陷入“望梅止渴”的美丽愿景中,我看清了!其实,也很悲哀,说明我还得继续寻找伯乐。
第二家郑东新区某汽车销售集团公司总部去这家公司,应聘的岗位是个部门岗位,说实话,自己不愿去,但现在也闲着无事,便过去看看(人事专员前段时间邀请我去应聘这个职位,我一口回绝了;这次再打来电话邀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去参加面试了),就没有做任何面试准备。
集团的办公区在其旗下的一家4s店内,进入办公区要穿过销售大厅,穿过“戒备森严”的门禁门后,我搭乘电梯才找到面试的地方。
继续漫长等待,虽然没有给倒水,至少这次是坐在他们行政人员的办公区内等待了半天。轮到我去了。
两位面试官,一男一女(这里面不涉及任何姓氏等,以男女代替,你们哪位猜得到其实也很正常,呵呵)。男面试管笑着(我至今对此笑表示不理解,是我从高职位到这应聘低职位感到好笑,还是表示对我友好??可惜没有录像给大家分析一下的机会了)对我大声说,
“王婆卖瓜”
呵呵,我笑着就迎着说,好,我自我夸夸。
……
由于我在他们公司要求再次登记的简历表格没有填写职位,男面试官问,你认为你适合我们公司哪些岗位?
我不清楚你们公司那些岗位比较适合我,我随口说道。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员工辞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前排都没答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必须得分情况讨论了:1、很多情况下,员工辞职之前公司是心里有数的,有时候甚至是被辞职的。就是想让你滚。2、有些情况下,公司不知情,但员工毅然辞职是因为员工岗位非核心,员工有情绪也反映不上来,这些情绪不但包含待遇等,也包含个人因素,如同事关系、偶发事件等。3、而,核心员工或关键岗位/重点培养对象离职排除偶发个人因素基本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去处了,当然这个去处可能是被人高薪挖走,也可能是想自己发展了。关于1,问责HR,以后招人注意点;或者管理者干脆就不会用人或本来就没打算好好用这个人。关于2,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就该重视的事情了,沟通、待遇、企业文化还是需要个牛逼的HR关于3,方法简单粗暴:股权、加薪,总得下点本,千万别画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