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我不禁沉默了,让我想起了18年的春节后,家里人让我去一个公司上班,那个公司跟视频里的有一个特别像,又是跳舞,又是演讲的,我回忆了一下,那个公司的员工基本上是打电话,问一大本电话薄上的各个“客户”,需不需要本公司的产品,当时我跟几个年龄差不多但都不认识的人一起进的公司,那年,我18岁,我甚至跑到厕所,跟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说,这真的不是传销吗?他们说,你不要在那里乱说,虽说是上班,但你最重要的是在那里学习,如果公司让你打电话啊之类的,你也慢慢学,特别是要跟他们一起,学会“讲话”。我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我要真变成这样的人,真就没有未来了(转自我上次在这种“企业文化”视频下评论的内容)。
开头小编说几句:开公司最怕头脑发热,再没有任何业务基础的情况下就立马上项目了,当然了这之间也要分有实力的老板和没实力的老板,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足够优秀的创业者才能引领企业成长。至于好的赚钱的项目是不缺的,缺的是能实现项目目标的人才。作为管理者,对于人力、财务、组织等管理经验就要好好学一学了。
一个不读书学习的管理者,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管理者。
管理者不仅是一位决策者,也是一位聆听者。善于聆听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读书,特别是读那些大师的、经典的作品,是在聆听智者的心声和忠告。也许,智者们不会对正在困扰企业的某个具体问题给出答案,但他们会给出一个态度,一个思路,一个角度,一个系统,甚至,他们会告诉我们,那个理不出头绪的问题,可能不算什么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夸大自己能力和贡献,自觉或者不自觉贬低别人能力或者贡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经常换个角度审视我们自己、我们的工作、决策和未来。换个角度,就会看到有些令人沉迷的构想其实充满了陷阱,有些令人沮丧的问题背后,蕴藏着异乎寻常的价值。书籍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角度。
要管理好企业,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管理者在企业组织里的核心部件,既要用好,也要保养好,发挥最大功效。读书和读书时间是保养必须支付的成本。管理者过去十几二十几年的所学只能是职业生涯的启动成本,远远构不成全部投入。不断地追加新知识的投入,才能不断地产出新理念、新业绩。
管理者读书与在校生读书不同。管理者可以自由选择,丰俭由人,快慢皆宜。这种读书是有的放矢,是真正的读书。
把读书看成是养生或者健身活动,远比把读书当成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更有意义。
一个人一生如果能和书交朋友,是非常幸运的,就算成不了渊博的智者,最起码不至于愚昧无知。读书有许多好处,读书能激发、开掘创造力,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头脑中的智慧资源。创造力体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非要做出惊世之举。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难以有创造力的,因为他没有深刻、广博的思想,无法激荡出创造的火花。
美国的一个未来学家早在二十年前他就预言,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不仅仅是把握角色定位方面,培养良好心态方面,为人处世方面,培养自己养成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方面,练好内功。只要你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去练好你的内功,我们不断地注意这方面的修炼,你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好的书籍就像飞机场的跑道,能帮助我们的思想起飞。
磨刀不误砍柴功。
适当地阅读,有益于管理。
结尾推荐阅读观点:小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
安全+希望就这四个字。所谓安定就是你能够让员工感觉到在这里工作很安全,公司不会动不动就把你给开了,或者公司觉得你没有价值了就把你抛弃了,又或者不把员工当人,拼命压榨,天天007。人心安了,流失率是很低的,公司才谈得上长久。所谓希望就是你能够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他们的机会,你能让他们觉得各个方面都是越来越好的,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精英,其实打工的要求的就是这些,有安全感,有希望。 |